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谓有一类。于人趣乐。系心悕求。彼作是念。愿我当生人趣同分。与诸人众。同受快乐。因此悕求。造能感人趣身语意妙行...(譬喻)天台以法华六瑞中雨华瑞之小大白赤四华配于四轮四种性四位,小白华当于铜轮习种性十住之开佛知。...梵语 trīniku?ala-mūlāni,巴利语 tīni kusala-mūlāni。指对治三不善根之三种心所。即:(一)无贪善根(梵 a-...【五力】 p0255 瑜伽二十九卷九页云:若复了知前后所证而有差别;随此、能于后后所证出世间法,深生胜解,深生净信...梵语 anutpattika-dharma-ksānti。谓观诸法无生无灭之理而谛认之,安住且不动心。又作无生忍、无生忍法、修习无生...(术语)四大之一。以坚因为性,以能持为用,周遍一切之物质,故云大。...【有情世间】 又作众生世间、众生世。为众生(有情)、国土、五蕴三种世间之一。指五阴所成的一切众生。《俱舍论》...【四断】 断为断舍之义。《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九载,四断为:一、自性断,谓断除根本烦恼与随烦恼及诸不善业等,其...【所立法不成】 p0741 因明入正理论云:所立法不成者:谓说如觉。然一切觉,能成立法无质碍有;所成立法常住性...(术语)佛所说之三藏中,独律藏有制听二教,依理而制之法,谓之制教,随缘计情而听许之法,谓之听教。如四重禁者制...【于法无智】 p0746 瑜伽八十四卷十九页云:于法无智者:谓不了知善说等相。...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
净土宗的祖师彻悟祖师,也叫梦中禅师,在前半生之中示现是一位参禅的禅师,而到后期专修净土得大成就。 祖师通达世...
三、观心无常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佛说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 一者求财,所愿不遂; 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 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 四...
我们所处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罪业深重的时代,正是应了《地藏经》中末法众生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的情形。尤其在中国大...念佛也是禅 念佛,通常被认为是净土法门,为什么成了禅呢?其实,不管任何法门,都走向一个目的--离苦得乐、消业除...
一、邪淫心重的人。 第一个消减的是福禄。官位降低或不顺利。有的人官位就是提拔不上去,因为自己的福和禄已经不够...
虚云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说非常勤奋、非常节俭、非常慈悲,有甚深禅定功夫,有非常重要的成就和巨大的功德。在虚云老...
诸位要参禅吗?那你必须提起话头,放下万缘。唯有提得起,才能放得下,同时也唯有放下,始能提得起。如果既提不起又...
灵澈(唐会稽云门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历代名僧辞典】
释灵澈。不知何许人也。禀气贞良执操无革。而吟咏性情尤见所长。居越溪云门寺。成立之岁为文之誉袭远。讲贯无倦生徒戾止如阛阓焉。故秘书郎严维刘隋州长卿前殿中侍御史皇甫曾。睹面论心皆如胶固。分声唱和名散四陬。澈游吴兴与杼山昼师一见为林下之游。互相击节。昼与书上包佶中丞盛标拣其警句最所重者归湘南作。则有山边水边待月明。暂向人间。借路行。如今还向山边去。唯有湖水无行路句。此僧诸作皆妙。独此一篇使老僧见欲弃笔砚。伏冀中丞高鉴深量。其进诸乎。其舍诸乎。方今天下有故大贤勤王。辄以非急干请视听。亦昭愚老僧不达时也。然澈公秉心立节不可多得。其道行空慧无惭安远。复着律宗引源二十一卷。为缁流所归。至于玄言道理应接靡滞。风月之间亦足以助君子之高兴也。其为同曹所重也如此。昼又赍诗附澈去见。佶礼遇非轻。又权德舆闻澈之誉。书问昼公。回简极笔称之。建中贞元已来。江表谚曰。越之澈洞冰雪。可谓一代胜士。与杭标霅昼分鼎足矣。不测其终。
上篇:清江(唐襄州辩觉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 下篇:省躬(唐扬州慧照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
【永断三结得预流果】 p0495 集论七卷十一页云:若已永断见道所断一切烦恼,得预流果;何故但言永断三结得预流果?...
无明为缘造福行
十住小白华位
三善根
五力
无生法忍
地大
有情世间
四断
所立法不成
听教
于法无智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任你千般快乐,无常终会到来

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
犯戒有五衰耗

如何为去世的亲人祈福超拔——《地藏经》的启示
圣严法师《念佛禅七开示精华录》

人走霉运的三个原因

虚云老和尚的勤奋和严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