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主要之行法也。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上曰:坚固志愿,建立要行。行事钞下四之二曰:明诸要行勿过八敬。...【中有具不具根】 p0362 大毗婆沙论七十卷四页云:问:中有诸根、为具不具?答:一切中有、皆具诸根。初受异熟,必...亦名:盗非人物结罪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明非人物。(一、有护主)若有护者,望护主结。五分,取他覆冢幡盖,神...(术语)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论四十七曰:得此三昧,不见一切法来去相。...(术语)入Ta悉昙五十字门之一。大日经曰:一切法如如,不可得故。从Tathatā真如释之。文殊问经曰:称多字时,是真...(术语)梵语陀罗尼Dhāraṇi,译言总持。持善不失,持恶不使起之义,以念与定慧为体。菩萨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也...何等种种心行转相?谓于一时起有贪心,或于一时起离贪心,如是有瞋离瞋有癡离癡,若合若散若下若举,若掉离掉,若不...【怨憎会苦】 p0888 瑜伽六十一卷十五页云:云何怨憎会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一、与彼会生忧苦故;二、治罚...【发起善】 p1160 集论二卷八页云:何等发起善?谓彼所发身业语业。...内道与外道。内道即佛教,外道指佛教以外之道。...凡二卷。明代鼓山元贤撰。收于卍续藏第一○八册。收集有关念佛、放生之要语而成。“净慈”系取自其师闻谷广印之庵号...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有一种美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需要我们用心来感受,这种美丽就是善良;有一种气质,是至尊的,高贵的,它需要...
一向专志是有成就的菩萨之修行秘诀。大乘经典讲阿鞞跋致不退转菩萨,他有个特点就是常行一法,就是恒常地修行一种法...
深信因果,一方面是世俗正见,业果如理取舍。深是指深信净土难信之法,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样是真正地深信因...一 人身难得 六道众生中人身最为难得,为什么人身难得? 人处在六道的中上阶段,再往上还有两阶,往下呢有三阶。 往...莲池警策序 末法时代,去圣日遥,佛法式微,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知邪见,遍满天下。无奈众生业深障重,慧浅福薄...
因为信佛,从佛的教化当中得到一些利益,得到一些好处。例如说我们人人都有烦恼,但是学了佛之后,烦恼渐渐就轻了。...
从小养成得体的行为举止,对一个人而言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仅是个人修养问题,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影响到个人未来的...问: 在家居士做《三时系念》给别人超荐亡人,如法吗? 大安法师答: 《三时系念》尽管标明是中峰禅师所作的,但印...
缘德(宋庐山圆通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历代名僧辞典】
释缘德。俗姓黄钱塘人也。父超修学儒术而长于缋画。传周昉佛粉本。受笔法于吴兴李沼长史。德幼有出家之志。心性孤僻而寡合。遂往天台受具习禅法于天龙寺道怤禅师。寻往江西问道。自云居往庐阜。孤节高岸实不见有所欲。江南国主李氏。召入内道场安置。虑其不群。别构罗汉院处之。苦求入山。请住庐山新院。乃列威仪导引焉。德且装衣荷担而入。然后升座对答参问焉。其国主赐赉未尝以表笺报谢。有国老宋齐丘者。礼以师道。以开宝中卒于山院。德一生服用熟韦褲袜而已。行杜多法。供亿诸禅侣厨无匮乏。或谓德有黄白术焉。
上篇:行因(道潜)(周庐山佛手岩)[《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 下篇:德韶(宋天台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
(术语)为死者修功德而追荐也。优婆塞戒经曰: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北史隋文献皇后传曰:上为立寺追福焉。...
要行
中有具不具根
大盗戒盗非人物结罪
无去三昧
多
总持
种种心行转相
怨憎会苦
发起善
内外道
净慈要语
【大藏经】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善良的美丽

修行之秘诀--一向专志

每一天都要能够痛念无常
法闻法师法语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学了佛之后,烦恼渐渐就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