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阿毗达磨辞典 > 正文
谓缘事与缘理二种求真道之心。(一)缘事菩提心,以四弘誓愿为体。(1)众生无边誓愿度,此乃应身菩提之因,是为饶益有...比喻因缘运物犹如车轮。此乃因缘相继生起而无有限极,故以轮为譬喻。 p2303...Zhong a hanjing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经篇幅适中,故名。东晋僧伽提婆与僧伽罗叉...【安陀会】 或安怛罗婆沙,此云中宿衣,谓近身住也。南山云:五条名下衣,从用云院内行道杂作衣。若受,应加法...无量寿经说,往生弥陀净土的人,其道业之深浅有上中下三辈: 一、上辈,即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即主事,乃知事职称。禅苑清规卷十(卍续一一一·四六八下):“主首,分司列局,主执山门大小事务。”此外,亦有以...(杂语)或曰三百会,禅家诸师言佛于一代中说会多之套语也。非有经论之典据。碧岩十四则评唱曰:释迦老子四十九年住...【思】 p0851 瑜伽三卷七页云:思云何?谓心造作。又云:思作何业?谓发起寻伺身语业等为业。 二解 瑜伽五...(术语)七种生死之一。众生发心修行而反出生死至于涅槃也。...佛灭后,五百大阿罗汉聚在一处,将佛过去所说的教法,结合集成佛教的三藏经典。...(杂语)言淫欲之秽浊如泥也。首楞严经合论曰:淫心烦烧,名为热恼。淫事秽浊,名为欲泥。...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现在翻开一百一十一页,往生居士第三,清朝甘露寺,江苏镇江县的甘露寺。役就是劳动,甘露寺有一个很勤劳专门在做苦...
教育儿童要爱惜生命,即使是弱小的昆虫,诸如蚂蚁、蚊子、知了等等,都不能去践踏、伤害,而是应该怜爱、护惜它们。...为何要戒色?也许初来乍到的人,对此还有些疑惑,也许有些人已经亲身感受到淫欲带给自己的痛苦与烦恼,痛下决心定要...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不至卒发。纵发,亦能顿起觉照,令其消灭。起烦恼境,不一而...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①。有专执前之二句者,终日营营,惟勤募化,曰...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三昧,你的智慧光明会慢慢地开展出来。如果一个人老是跟着妄...
《阴骘文》,印光大师非常重视这篇文章,它讲到文昌帝君生命流转的状况。 文昌帝君的前十七世都是一个读书的士大夫...人的心病从什么地方来?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无法宽恕他人的过错而产生的。可以这样讲,学会宽恕他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
种种心行转相
【阿毗达磨辞典】
何等种种心行转相?谓于一时起有贪心,或于一时起离贪心,如是有瞋离瞋有癡离癡,若合若散若下若举,若掉离掉,若不寂静若寂静,若定不定,如是等心行流转故。
上篇:转变字门 | 下篇:转依差别 |
【过去言依事】 p1222 品类足论六卷十七页云:过去言依事云何?谓过去所摄行。...
二种菩提心
因缘轮
中阿含经(Madh yamagama-sutra)
安陀会
三辈
主首
三百六十会
思
反出生死
结集
欲泥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慧律法师《净土心要》

培养孩子的仁慈之心
浅谈戒色的好处

如何根治烦恼习气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