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道与外道。内道即佛教,外道指佛教以外之道。
佛教词典 > 佛学常见辞汇 > 正文
又作光明相。指佛、菩萨等诸尊身体发出光明之相,象征佛、菩萨之智慧。绘画、雕刻等所表现之光相多系圆形,故又称圆...【四种记】 p0402 瑜伽十四卷十页云:又有四种请问记论,能断所疑,能悟未悟,又能任持胜决择力。谓于法实相,应一...在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不一、不异、不断、不常的八不中,显示出诸法实相的理体来。...(术语)如言缚脱。为烦恼所缚而不自在,故云结,悟理而脱结缚,谓之解。楞严经五曰:结缚同所因,圣凡无二路。...(譬喻)譬物之多者。维摩经法供养品曰:三千大千世界,如来满中,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又】(人名)释尊五姓之一...【界增长】 p0865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一页云:界增长者:谓本性善法种子具足为所依止,先来串习诸善法故;后后位...【五种非殊特法】 p0276 显扬八卷四页云:非殊特者:谓诸菩萨、修学无上正等觉乘时,有五种非殊特法。菩萨摩诃萨、...(人名)莲社七祖之第四祖,唐大历二年止于衡州之灵峰寺,慈忍戒定,当时之宗师也。尝于僧堂之食钵中现一寺题曰大圣...1、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庵摩罗识。 2、指庵摩罗识,华译为无垢识,或清净...常醉,梵名 Sadāmatta。住须弥山第三层之夜叉神。又作常醉神、常放逸天、恒醉天、恒憍天、喜乐天。此尊主伊舍那天...(修法)密教有成阿修罗法之悉地,生于彼宫殿之法。陀罗尼集经鸟枢沙摩轨说明彼之咒法。曰:修罗女及仙人女等,出迎...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问:《普门品》中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何为其然也?周安士《欲海回狂》 《观世...有句话:否定加否定等于肯定。此所谓:泰极否来。阴盛必阳衰,阳衰必阴盛,阳盛必阴衰,阴衰必阳盛。 在《塞翁失马...
自称湛山老人的倓虚法师是中国佛教界盛传的三虚虚云和尚、太虚大师、倓虚法师之一,于民国初年开始,弘法东北各省,...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不要亲近愚痴的人,应该和有智慧的人打交道;要尊敬有道德的人...
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利?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说明我们没有准备好,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业障指...
有些念佛同修,平时也发愿求往生。一旦检查是癌症,便改念药师佛,求消灾延寿。有的就先念观音菩萨,求救命,到最后...达摩大师来中国以后,为了教育其弟子创立了达摩禅,还特别立了四道行,要求弟子时时刻刻锻炼自己,在生活中体验、磨...
问: 怎样让我手下的员工学佛? 悟光法师: 欲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你刚好用佛法领导大家,刚好用爱心来领导大家...
内外道
【佛学常见辞汇】
上篇:内外空 | 下篇:内外兼明 |
【灭法忍】 灭,即灭无之义。谓观欲界灭谛,灭前苦集,真如理显,生无漏法忍,是名灭法忍。参阅‘见道’条。...
光相
四种记
八不显实
结解
甘蔗
界增长
五种非殊特法
法照
九识
常醉天
修罗宫悉地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念观音菩萨圣号为何便能离欲
【推荐】以平常心来看待祸福

湛山倓虚大师传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

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不顺

念佛求往生不应怕死
达摩大师「四道行」的人生哲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