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神名)女神名。最胜王经大辩才天女品曰:醯哩言词妙辩才。梵Heraya又Hari。...六根加六尘,合称为十二处。处是出生之义,由六根六尘出生六识。则六根、六尘、六识便合成十八界。...亦名:覆疮衣过量戒犯缘 行宗记·释九十单提法:“文中不释,制意、犯缘,并同上(过量尼师坛戒)。”(戒疏记卷一...谓过去、未来之法,非实有之体,唯现在之法,其体实有。系大乘唯识之主张。小乘萨婆多部(即说一切有部)立“三世实...(术语)有情之身心,无实体,故曰幻,有漏不净故曰垢。圆觉经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涅槃,梵语 nirvāna。指相对于迷界之悟界。“涅槃城”一语,就经论所载,可归纳为二义:(一)乃譬喻之语,盖涅槃系...(行事)点灯放夜也。汉明帝时,佛法初东渐,摩腾竺法兰与道士角法力胜之,明帝敕于上元(正月十五日)点灯以表佛法...梵语 paksa-ābhāsā。因明用语。为因明三似(似宗、似因、似喻)之一。又称似立宗。指错误之主张、命题(立宗)。...(杂名)极乐国土之宝树也,行列七重。故曰七重之行树。阿弥陀经曰: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术语)梵语Upanāha之译。心所名。七十五法之一。百法之一。即结怨烦恼之精神作用也。俱舍论二十一曰:恨者,谓于...【论体六种】 p1330 集论八卷十一页云:第一论体,复有六种。一、言论,二、尚论,三、诤论,四、毁论,五、顺论,...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楞严咒注音版...八大人觉经...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一)平等原则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在我们的社...
谦恭不是一种表面姿态,而是一个人内在品德和修养的高度表现。 圣严法师 佛陀说:入于人群中,自未知他人,他人未自...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
娑婆安乐的果报,在经典上讲一个譬喻: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 我们也承认娑婆世界有一些安乐的...受人尊敬的阿难尊者,王舍城人氏,为刹帝利种姓,为斛饭王的王太子,跟佛陀是堂兄弟,古籍中说他多闻博达,智慧无碍...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弘化时,当时有无数已证得道果的弟子为常随众。国内有一位婆罗门,贫穷困乏,无钱又无食...
我们讲因缘观,因缘观是增上的功德,增上就是突破的意思,你要从你现在的点要往前迈进,这个时候因缘观是很重要的。...
忏仪在佛门里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仪式。以修行的阶次来讲,它是最前面的忏悔业障;以修行的戒、定、慧来讲,它...
存寿(梁河中府栖岩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历代名僧辞典】
释存寿。不知何许人也。清标胜范造次奚及。罢寻经论勇冠辈流。往问律于石霜禅师。决了前疑。虚舟不系。乃为枯木众之椔杌矣。后还蒲阪。缁素归心。时冀王友谦受封屏翰。好奇侚异。闻人一善厚礼下之。王召入府斋。论道谈玄不觉膝之前席。颇增奉仰续为菩萨戒师。供施更蕃。度门人四百许员尼众百数。寿平日罕言。言必利物。喜愠之色人未尝见。望之若孤松凌雪焉。终时春秋九十三。加趺而坐。一月后髭发再生。重剃入塔。塔之亭每有虎旋遶。[夙-歹+ㄙ]迹时繁。敕谥为真寂大师焉。
上篇:师备(梁福州玄沙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 下篇:师彦(梁台州瑞岩院)[《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
(佛名)Dipaṁkara,译曰燃提灯。佛名。可洪音义二曰:提洹竭,中户官反。亦云提和竭,此云锭光,即燃灯佛也。...
醯哩
十二处
过量覆疮衣戒犯缘
过未无体
幻垢
涅槃城
放灯
似宗
七重行树
恨
论体六种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四个原则

【推荐】谦恭,是有能力者所缺乏的美德
梦参老和尚:如何诵经

娑婆世界的安乐夹杂着毒药
阿难尊者最后的遗教

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善于利用你的想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