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一切道理或一切事物的意思。智度论说:一切法略说有三种:一者有为法,二者无为法,三者不可说法。此三已摄一切法。...(仪式)出声称佛名,即诵经也,四种念诵之一。...【中有形状】 p0360 俱舍论九卷一页云:当往何趣,所起中有,形状如何?颂曰:此一业引故;如当本有形。本有谓死前...亦名:捉缚驱杀四相 子题:捉、缚、驱、杀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捉杀四相,轻重文乱。若欲纠正,应言捉缚驱杀也。...(名数)极乐之庄严总有二十九种,其中依报之庄严有十七种。正报之庄严有十二种。...(术语)佛之法身无生灭,故云无生身。涅槃经九曰:如来实性喻如彼月,即是法身,是无生身。观经玄义分曰:定散等回...(术语)弥陀之名号,为恶人成佛之法,其功德之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谓之名号不思议。...(杂语)梵天王顶髻作螺形,故曰螺髻梵王。在维摩会上与舍利弗问答。维摩经佛国品曰: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云何执受?几是执受?为何义故观执受耶?谓受生所依色故,是执受义。若依此色受得生,是名执受,色蕴一分,五有色界...【哀愍心】 p0880 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哀愍心者:欲令彼修法随法行故。...【醉】 p1343 瑜伽一卷十二页云:云何醉?谓由依止性赢劣故,或不习饮故,或极数饮故,或过量饮故,便致醉乱。...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
1、放下争论对错 有许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也是犯错的,而是希望自己永远正确,殊不知,这对我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
三界惟心,万法惟识二语,人能言之,触境逢缘,仍被境缘所转。若实达惟心惟识,岂有心识外之境缘哉。且纵不达惟心惟...末世众生,欲了生死,非仗佛力,决难如愿。至于各宗法门,俱应研究。而智识浅鲜,世务纷繁之人,何能兼顾。欲学余宗...
现在我们关键是要认识五根放逸的过患,一定要在这上面反复衡量。以前的人讲几句就很明白,就会按这样去做。但是今天...
在我们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有三种力量是特别殊胜广大而不可思议: 一、我们内在心灵的力量。 在起信论上说,我们众...
有两句俗话:什么人说什么话,三句话不离本行。因为晚学是个做梦的人,所以好说梦话。说了好几天的梦话,还未说完。...树下生伟人 假若有人从两千五百年前到现在肉体还活在世上的话,那就是佛陀弟子中头陀第一的大迦叶尊者。 不久之前,...
法身的相貌,他是常住的,他没有生灭变化,那是恒常存在,没有消失跟断灭的情况,叫做常住。【谓真如清净相故,本愿...
圆绍(唐东京封禅寺)[《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历代名僧辞典】
释圆绍。姓孙氏。其先富阳人也。祖官于南燕。因为滑台白马人焉。年及识环天然俊迈。邻儿戏玩我且恬然。群从追随我惟闲静。年当十八方遂志出家。师事明福寺正觉禅师。觉见而异之。训诸徒弟独许绍耳。曰真空门之伟器也。至年二十二于相州义檀香灯律师边受具。登即寻师访道效祖参玄。二翼之余一盂之外必无他物。唯誓禅宗立雪传衣。是其素望也。至于三湘五岭二蜀两京。凡曰丛林一皆参礼。既探至赜顿了心机。乃挂锡于夷门。即仓垣水南寺。今为开宝也。大中十年适遇唐相国裴公休罢调商鼎来镇魏郊。同气相求一言道合。即命居今东上方院也。绍将聚禅徒患其迫窄。遂开上院之西。损上益下。时檀施臻萃条。成巨院。拥纳之流数盈二百。横跨夷门山之峻岭焉。绍即七祖荷泽神会禅师五叶法孙也。演其无念示以真心。了达磨之密传极南能之深趣。时参学之众拥从且繁。遇元帅相国王晋公铎。以绍道行通感神祇效灵。降甘露于玄穹。泫嘉瑞于青桧。奏僖宗赐院额曰双林。师号曰法济。别敕令度侍者七人。其间法会兴盛士庶归心。仅四十载所化人可万计。僧尼弟子五百余人。以干宁二年乙卯七月四日谓众曰。急急自了去。本为逃生死。若不解玄旨何时得脱。吾景逼崦嵫。此为最后之言也。于方丈中寂然而化。俗寿八十五。法腊六十三。敕许于本院西南隅建塔焉。越五年二月二日重开塔。发长半寸仪貌如生。乃以香华供养七日。远近瞻礼称叹希奇。已而行茶毘。火中迥出五色神光。收舍利百余粒。四散随心。淘选近一千粒。温润玉洁璨烂珠圆。验五分之熏成。匪一生之构集。四众虔仰复迎入塔。即昭宗皇帝戊午岁也。睢阳相国袁象先理于浚郊。弟子惠霭等冀终法乳列状乞举行谥礼。梁干化三年癸酉。太祖敕易名曰定觉。塔曰灵化。至贞明四年九月。惠霭等欲旌表师德立碑。敕允。开封尹王公瓒之文也。
上篇:惟靖(唐明州伏龙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二] | 下篇:法普(休静)(唐蕲州黄岗山)[《宋高僧传》卷第十三] |
(术语)又曰违顺。违逆真理谓之逆,随顺真理谓之顺。又用于各种之意义,如逆流顺流,逆缘顺缘等。...
一切法
音声念诵
中有形状
大盗戒捉缚驱杀四相
十七种庄严
无生身
名号不思议
螺髻梵王
执受
哀愍心
醉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三界万法种种境缘,实无心识外之别物
印光大师:深信净土后,方可学余宗

五根放逸的过患

三种修行中特别殊胜广大而不可思议力量

把迷梦叫醒,向自心中唤
大迦叶-头陀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