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一、施客人,即羁旅他乡的人; 二、施行人,即欲远行的人; 三、施病人,即身体有病的人; 四、施侍者,即侍奉病人...亦名:受体为疏随行为亲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问:‘今受具戒,招生乐果,为受为随?’答:‘受是缘助,未有行功...据诸经要集卷十载,以布施情形之不同,所得之福报亦有四种差别,即:(一)施多得福少,谓以饮酒、歌舞等事施人,则费...【十二种教】 p0114 显扬六卷十一页云:复有十二种教。一、事教。谓宣说各别色等、眼等、一切法教。二、想差别教。...(人名)五灯会元曰:明州天童密庵禅师,名咸杰,应庵昙华禅师法嗣,幼颖悟,出家遍参知识,后谒应庵于衢洲之明果,...禅林用语。枢,为门之转轴;机,为门阃。谓柴门简陋,不须使用枢、机等物;引申为不拘于去来之自由境地。 p4143...【摄受有三障】 p1459 辩中边论上卷十二页云:发菩提心\名为摄受。此有三障。一、阙种姓,二、阙善友,三心极疲厌性...【无常无智有七种因】 p1089 显扬十四卷二十二页云:复次何因缘故,于无常性,无智起耶?颂曰:由放逸、懈怠、见、...【根色】 p0921 显扬五卷八页云:根色、谓五种色根。...即于事点捡典校而监察之。又作检校、捡挍。初唐时,为一种官职名称,其后僧侣中亦有采用此职称者,如大周刊定众经目...【静虑】 p1378 瑜伽三十三卷十页云:言静虑者,于一所缘,系念寂静,正审思虑;故名静虑。 二解 摄论二卷二十五页...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及与勤劳修持之法,只以一切皆空,一切不著为护身符。而不知已著于一切皆空,一切...梁武帝很相信志公禅师,而其他一般人也很相信他,不论是什么场合,生小孩、亲友死亡、结婚、丧礼等,都要请志公禅师...选择吃素,原因多种。有些人是为自己的健康,有些人是出于对动物的慈悲。目前,吃素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属于少数行为...
原文: 又近世之人,多务虚名,不修实行。口虽念佛,心与佛违。譬如药忌并服,何能愈病。必须念念克治自己习气,心...问: 弟子烦恼不断,意恶重重,甚至还造作身口意罪业,这种情况下信愿持名能够往生吗?带业往生是否只带旧业不带新...问: 如果佛弟子转修地藏法门或其他法门,也回向功德往生净土发愿往生,临终的时候是等地藏王菩萨出现才跟着走,还...问: 在网上看见改名改命的宣传,如若改名等易经方法是否真能改变命运?如果能改变命运,那以前所造恶业是化解了,...
这个要注意了,自己一定要有正念。不能让其他的东西附在自己的身体里面,这个后果很严重。就好像一个屋子出了两个人...
哀愍心
【法相辞典】
【哀愍心】 p0880 瑜伽八十四卷三页云:哀愍心者:欲令彼修法随法行故。
上篇:后得智是世间出世间 | 下篇:食 |
(术语)会得道理也。深密经二曰:于我甚深密意言说如实解了。南本涅槃经十九曰:解了实相空无所有。...
七种布施
受随二戒招果受疏随亲
布施四福报
十二种教
密庵
柴扉无枢机
摄受有三障
无常无智有七种因
根色
捡校
静虑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世有倡高调者,厌闻因果报应之事,只以一切皆空不著
知因达果
不要为了吃素而与家人生烦恼

怎样念佛才算真正修净土之人
大安法师:烦恼不断能往生吗
转修地藏法门,临终是等地藏菩萨还是等阿弥陀佛
改名是否就能改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