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名数)又曰五阿含。南方佛教于北方所传之四阿含经外加小乘杂部经典小阿含即屈陀迦阿含经而谓为五阿含。善见律毗婆...【永断似正法见】 p0495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页云:于六种相,觉悟生时,当知永断似正法见。谓阿罗汉、于依所摄,灭坏...【二十句萨迦耶见】 p0040 杂集论一卷十五页云:问:于五取蕴,有二十句萨迦耶见。谓计色是我,我有诸色,色属...为日本天台宗门迹。位于京都市左京区大原。日本延历年间(782~806),最澄在比睿山东塔建三千院圆融房,后迁至东坂...【转轮王乐】 p1409 瑜伽四卷十四页云:又人趣中,转轮王乐,最胜微妙。由彼轮王,出现世时,有成就七宝,自然出现...(术语)五轮三昧之一。金沙为真实无著之义。修禅定断见思二惑,起无漏智,无染无著,因是断尽一切烦恼,得道果,故...【身受与心受差别】 p0679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五卷十一页云:问:此中何者名身受?何者名心受?答:若受、在五识...【修所成地】 p0901 瑜伽二十卷一页云:云何修所成地?谓略由四处,当知普摄修所成地。何等四处?一者、修处所...【散乱】 p1171 集论一卷九页云:何等散乱?谓贪瞋痴分,心流散为体。此复六种。谓自性散乱,外散乱,内散乱,相散...(植物)Māllikā,花名。末利又名摩利,末罗。译言鬘,因其花可以造鬘,故名。胜鬘宾窟上本曰:末利,亦云摩利,...(术语)六通中之宿命通也,能知宿命之事,故云智,智力自在无碍,故云通。...《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本文摘自《净土圣贤录续编》。百不管是不计较世间的俗事俗累,不管是放得下娑婆世界的牵挂。断得了一切牵挂,才可以...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托,若失父之孤子,犹丧家之穷人,总由烦恼恶业,感斯生...
在阿弥陀佛的光明当中,娑婆世界和极乐世界没有空间的间隔,打成一片了。极乐世界也就跟娑婆世界在当处了,所以没有...话说兴化县商人马文安,品学兼优,且喜研究佛理,他娶妻吴氏,貌极美好,性也聪敏,善持家政,不过骄气颇深,嗔心亦...
这个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不能了解佛心不仅是我们业力凡夫,就是二乘的圣者阿罗汉、辟支佛,...
您听过回声吗?有一种回音壁,弧形的,两端相距有几百米,一个人在回音壁的一端说话,哪怕是声音很小,站在回音壁另...一、修行功夫贵恒常 很多初发心的人来问:老和尚!弟子们在灵岩山寺打佛七,日日跟着维那、悦众师父们精进用功,太...○劝修净土 余少闻轮回往返之说,辄自悲流浪五浊,怅怅然靡所依也。夫百年须臾耳,身家妻子之谋日固,悲欢得失荣辱...
怀感(唐京师千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历代名僧辞典】
释怀感。不知何许人也。秉持强悍精苦从师。义不入神未以为得。四方同好就雾市焉。唯不信念佛少时径生安养。疑冰未冸遂谒善导用决犹豫。导曰。子传教度人。为信后讲为渺茫无诣。感曰。诸佛诚言不信不讲。导曰。若如所见令念佛往生。岂是魔说耶。子若信之至心念佛当有证验。乃入道场三七日不睹灵瑞。感自恨罪障深。欲绝食毕命。导不许。遂令精虔三年念佛。后忽感灵瑞。见金色玉毫便证念佛三昧。悲恨宿垢业重妄构众愆忏悔发露。乃述决疑论七卷即群疑论是也。临终果有化佛来迎。合掌面西而往矣。
上篇:惟悫(慧震,弘沇)(唐京师崇福寺)[《宋高僧传》卷第六] | 下篇:法海(唐吴兴)[《宋高僧传》卷第六] |
娑多婆诃,梵名 Sātavāhana。又作娑多婆汉那王。意为引正王。即南印度憍萨罗国之王,归依龙树,以兴隆佛教著名。...
五阿笈摩
永断似正法见
二十句萨迦耶见
三千院
转轮王乐
金沙轮三昧
身受与心受差别
修所成地
散乱
末利
宿命智通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百不管老媪
印光大师《三皈与五戒十善》

「莲华化生」的具体情形
善巧方便化婆媳间的矛盾

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