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为三种习气之一。有,指三有;支,为因之义。即三有之因的薰习气分,能成为招感三界异熟果法之业种。与“业种子”、...(譬喻)佛法能获涅槃之果实。以树譬之。涅槃经十九曰:法幢欲倒,法树欲折。...阿修罗之琴。欲听之则无弹者而随意自出声,此乃阿修罗之福德使然。大智度论卷十七以之比喻法身之菩萨,心无所分别而...(物名)十八物之一。梵语,吃弃罗Khakkhara,译为锡杖,声杖,呜杖。锡者,取振时作锡之声。又有智杖,德杖之德名...【引摄自身利养义利】 p0378 瑜伽一百卷三页云:引摄自身利养义利者:谓若诸利养、体是清净;是名真实。若诸利养,...【静息王】 p1378 瑜伽二卷十四页云:复次于世间四姓生已;方乃发起顺爱不爱五趣受业。从此以后,随一有情,由感杂...(术语)谓以心传心之灌顶也。又名秘密灌顶。大日经五偈曰:第三以心授,悉离时方。大日疏十五释之曰:师弟子俱得瑜...【依他起性】 又作依他起相、缘起自性,略称依他起,为唯识宗所立的三自性之一。依他起之‘他’,指因缘而言。即依...【四证智】 p0424 瑜伽九十六卷二页云:云何名为依止四处?云何复名得四证智?谓四处者,一、三结永断苏息处,二、...(修法)神僧传云:唐懿宗朝有悟达法师知玄,膝上生人面疮,依神僧之告而修忏悔,以三昧之水洗之。疮乃愈。因着慈悲...凡六卷。又作佛鉴禅师语录、佛鉴录、无准和尚语录、无准禅师语录。宋代僧无准师范撰,宗会、智折等编,理宗淳祐十一...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佛说疗痔病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
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一、栖守道德 毋依权贵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
人当在出生的时候,就已决定了死亡的命运。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 以佛法来说,若不出离生...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苦,何谓乐呢?这些无不都是依据每个人所养成的习气,对身心感...心病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里不舒服,就是当我们的内心不能安静,不能止定下来。佛陀也曾开示:我们的心病有五大种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 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 其数有五千 不自见其...从前,舍卫城的施主们供养僧众斋食时,首先供僧,然后再布施乞丐。一次有两个小乞丐,一个是国王种姓,另一个是婆罗...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我们这次的主题,就是有关《楞严经》在我们日常修行上的应用。在讲...
莲华(唐)[《宋高僧传》卷第三]
【历代名僧辞典】
释莲华。本中印度人也。以兴元元年杖锡谒德宗。乞钟一口归天竺声击。敕广州节度使李复修鼓铸毕。令送于南天竺金堆寺。华乃将此钟。于宝军国毗卢遮那塔所安置。后以华严后分梵夹附舶。来为信者。般若三藏于崇福寺翻成四十卷焉。一云梵夹本是南天竺乌荼国王书献支那天子。书云。手自书写华严经百千偈中所说善财童子五十五圣者。善知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谨奉进上。愿于龙华会中奉觐云。即贞元十一年也。至十二年六月。诏于崇福寺翻译。罽宾沙门般若宣梵文。洛京天宫寺广济译语。西明寺圆照笔受。智柔智通缀文。成都府正觉寺道恒鉴虚润文。千福寺大通证义。澄观灵邃详定。神策军护军中尉霍仙鸣左街功德使窦文场写进。十四年二月解座。
上篇:戒法(唐北庭龙兴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 下篇:飞锡(唐大圣千福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
梵名 Rathayātrā。印度教三大派之一毗湿奴教之重要节日。系于沐浴节(阳历六、七月)后之第十五日举行。据传为札...
有支习气
法树
修罗琴
锡杖
引摄自身利养义利
静息王
以心灌顶
依他起性
四证智
水忏法
无准师范禅师语录
【大藏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洪应明《菜根谭》上集

【推荐】人死后有三种力量决定他的去向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心病有五大种类

法华会上这五千人为什么离席
恶心的果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