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生死比海,涅槃比彼岸,超生死而到涅槃云度。谓得渡生死之海也。无量寿经下曰: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增一阿...又名入寂,即归于寂灭,入于寂灭。寂灭即是涅槃。...【神境通】 p0934 杂集论十四卷二页云:神境通者:谓依止静虑,于种种神变威德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诸心心...【戒清净十相】 p0694 瑜伽七十四卷十六页云:云何戒清净十相?一、发勤精进所获财物而用惠施。二、自手臂力所...(术语)可受小乘教之根性也。唯识述记一本曰:令小根等渐登圣位。法华玄义一曰:初教建立融不融,小根并不闻。次教...(经名)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分卫为乞食之梵语Piṇḍapātika,说过去世有佛。与弟子俱乞食。...(一)为“四分”之一。即唯识宗所说之心、心所法四种认识作用中之自证分。心、心所法之认识作用分为相分、见分、自证...(杂语)胎藏之普贤,金刚手之异名也,金刚名为第一内眷属之上首,故别举之。内眷属主如来内证之智印。然则金刚界之...【四种修瑜伽者瑜伽所作】 p0468 瑜伽二十八卷十三页云:问:修瑜伽者,凡有几种瑜伽所作?答:四。何等为四?一、...为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序品所揭举之三种假观之名,天台宗乃进一步诠释之,即:(一)法假虚实观,为色阴之法。(二)受...指东序与西序。又作两班。我国古来朝廷中,任职之官员有文武之分,上朝时即分列文武两班。禅林仿此制,于住持之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三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我们今天来谈谈学佛的次第,觉悟的次第,叫做信、解、行、证。大家学习与付出是为了什么呢?是想走一条菩提道,一条...
这时代能够好好修净土念佛法门,是最为殊胜的。他是末法时代众生的大慈舟航。修这个法门,要紧的就是要深信切愿,好...
皈依佛、法、僧的弟子,是为了求解脱,求解脱是为了自在。不是说皈依三宝,入了佛门,还在争闲气,还在争人我、争是...问: 平时念《阿弥陀经》及佛号,有时帮莲友临终助念结缘《地藏经》,这是否与一门深入的原则相抵触? 大安法师答:...念佛求生净土一门。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发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说佛可以了生死。若...问: 超度亡人为什么念经? 答: 超度的时候念经,是超度亡人渡过苦痛之海,而到于无苦难之境地。这个意义比世间追...问: 袁了凡他改命,改命运那他改的是什么? 净界法师答: 对了,这个问题很多人问的,它是这样的:第六意识努力的...
劝君一 长时念佛须真实 归依佛语莫生疑 制护心猿无放逸 劝君二 唯思念佛无馀事 澄心决定愿西方 临终自见如来至 劝君...
日照(周西京广福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历代名僧辞典】
释地婆诃罗。华言日照。中印度人也。洞明八藏博晓五明。戒行高奇学业勤悴。而咒术尤工。以天皇时来游此国。仪凤四年五月表请翻度所赍经夹。仍准玄奘例。于一大寺别院安置。并大德三五人同译。至天后垂拱末。于两京东西太原寺西太原寺后改西崇福寺。东太原寺后改大福先寺及西京广福寺。译大乘显识经大乘五蕴论等凡一十八部。沙门战陀般若提婆译语。沙门慧智证梵语。敕诸名德助其法化。沙门道成薄尘嘉尚圆测灵辩明恂怀度证义。沙门思玄复礼缀文笔受。天后亲敷睿藻制序冠首焉。照尝与觉护同翻佛顶。深体唐言善传佛意。每进新经锡赉丰厚。后终于翻经小房。享年七十五。天后敕葬于洛阳龙门香山。塔见存焉。
上篇:实叉难陀(唐洛京大遍空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 下篇:天智(周洛京魏国东寺)[《宋高僧传》卷第二] |
又作举体全收、举体全摄。谓举一法而收一切法。以此一法即具有一切法之通性故。华严五教章卷四(大四五·五○一下)...
得度
归寂
神境通
戒清净十相
小根
过去世佛分卫经
第三分
两部金刚优劣
四种修瑜伽者瑜伽所作
三假观
两序
【大藏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学佛的次第--信解行证

念佛的正功夫和助功夫

法施比财施的功德还大
这是否与一门深入的原则相抵触
憨山大师:示念佛切要
超度亡人为什么要念经
【推荐】袁了凡改命改的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