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唐代僧。属南岳怀让法系,为马祖道一之法嗣。住温州(浙江永嘉)之佛[山*奥],常以“花奴”一语接化学人,显现把住...(术语)成身千六十一尊。三微供各七十三。四十三一理十七。降降七十七三尊。分别九会诸尊位。佛体一千三十六。菩萨...天台智顗分法华经别序为五者,即:(一)众准序,“尔时世尊四众围绕”等即是。(二)现瑞序,“六瑞”即是。(三)疑念序...表示法华经以前所说之诸经皆悉方便权教之语。出自法华经之序经─无量义经中。意谓释尊从法华经开始宣说真实之教。盖...劝勉、告诫他人之言语,即苦口婆心之言。法华经信解品(大九·一八上):“如是苦言,汝当勤作。又以软语,若如我子...(术语)又曰自尔,亦曰法尔,任运天然。言离人为之造作法之自性自然也。又言无因而自然也。后者为自然外道之邪执。...宋代临济宗大慧派僧。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俗姓潘。号淮海。十九岁剃染受具足戒,嗣径山浙翁如琰之法。浙翁示...亦名:四方便、方便罪相 子题:远方便、夷远、残远、提远、近方便、进趣方便、阙缘方便、阙缘有三、境强方便、缘差...梵名 Mahākārunikacitta-dhāranī。全一卷。唐代伽梵达磨译。全称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指大法会行道之时,手执香炉,行于导师前之小僧之职称。又作定者沙弥、善财童子。又因其定座于导师之下,故又有“定...(术语)梵语,魔罗Māra之略。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害人命,障碍人之善事者,欲界之第六天主为魔王,...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是故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炎王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
阿弥陀佛因地发心修道,启建大愿的过程,在诸多净宗经典,尤其在《无量寿经》中多有记载,经云: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
一般人很难想像,内心的宁静和寿命的长短有很密切的关系。心灵越宁静,禅定的功夫越深,寿命也就越长。例如〈阿毗昙...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 第二、误以为...
汝年已六十五,戒受过两次,尚未吃素。是只知肉之味美,而不知肉之祸烈。吃时虽好,试思还时之苦,当不能下咽矣。今...
问: 众生习性难改,我下决心要改,在生活中如何具体有针对性地对治自己的心量小、易瞋怒,如何让自己性格更好一些...
一、发出离心,断爱出家 居常太息曰:人命过隙耳,浮生几何。吾三十不售,定超然长往矣,何终身事龌龊哉。前妇张氏...轮跋,是一位年轻的求道者,被人世间存在的历历可数但又无法解释的不平等现象搞得迷惑不解。他来到佛陀跟前,向佛陀...
宝岩(隋京师仁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历代名僧辞典】
释宝岩。幽州人。标意十地。次综毗昙。未究成实。故于宗部涉猎繁焉。户牖玄文疏条本干。时传富博。而性殊省事不乐谈说。苦祈敷散精理载扬。住京下仁觉寺。守道自娱无事交厚。仁寿下敕召。送舍利于本州弘业寺。即元魏孝文之所造也。旧号光林。依峰带涧面势高敞。多挟征异事遵清肃。故使行僻之徒必致惊悚。由斯此众滥迹希过。自开皇将末。舍利到前山。恒倾摇未曾休止。及安塔竟山动自息。又仁寿初岁。天降剃刀三十三枚。用甚铦利。而形制殊别。今僧常用以剃剪也。又初造石函。明如水镜。文同马瑙光似琉璃。内外照彻紫焰光起。函外生文如菩萨像。及以众仙禽狩师子林树。杂相非一。四月三日夜放大光明照天地。有目皆见。岩事了还。不测其卒。
上篇:宝安(隋京师净影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下篇:明驭(隋京师无漏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六] |
【若那】 秦言智。智与于慧,有异有同。言其异者,如肇师云:决定审理谓之智,造心分别谓之慧。分别则从因立名...
佛
九会尊数略颂
五序
四十余年未显真实
苦言
自然
原肇
诸篇古德四方便
大悲心陀罗尼经
定者
魔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弥陀佛光明的力用

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之因缘

天人长寿而不能永恒
现在人学佛不得力的原因

试思还时之苦,当不能下咽矣

如何对治自己心量小易瞋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