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佛十号之一。谓为大者,应供通于三乘,对于小乘之阿罗汉故云大也。又指弥陀而云。...指常住无相之真如。八识之“相唯识”之对称。又指五重唯识之第五遣相证性识,即以依他之事相为空而舍遣之,证得圆成...(613-681)唐代高僧,为净土宗第二代祖师,修持净土甚力,疏净土三经,写阿弥陀经十余万卷,每念一声佛,即有一光...(植物)树名。又以劫波罗树之华絮所织之白氎名。【又】(杂语)Kapala,译曰髑髅。...众生有八万四千尘劳,对治之则成八万四千法门。或曰教门,或曰法藏。谓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之病,佛为医治之,说八万...为因位所修万行之总称。为“果地万德”之对称。欲成佛果,须于因位广修万行,积集万善,由此万行万善方得证入佛果。...(譬喻)譬似而非者。智度论十八曰:譬如牛乳驴乳其色虽同,牛乳枰则成蕴,驴乳枰则成粪。佛法语及外道语,不杀不盗...(譬喻)清净之智慧,以断烦恼之绊,故譬如剑也。最胜王经二曰:生死罥网坚牢缚。愿以智剑为断除。...子题:偏袒、褡膊、方裙 资持记释云:“余衣中,初科。 偏 袒 谓止存左袖,袒露右边,即本祇支。 褡膊 亦即覆肩。此...(杂名)梵名Aśvayuja,又作阿湿嚩喻若。纪月名。此月之太阴值Aśvini(马师)宿而满。故有此名。为印度纪月之第八...子题:乐住、苦住 随机羯磨·杂法住持篇:“弟子辞和尚白谢法。佛言,若弟子见和尚五种非法,应忏悔谢而去,白和尚...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维摩诘所说经...火线军中一小卒,菩萨了脱不还俗。 菩提种子勤撒播,清凉寂寞过戒河。 笑迎一切顺逆境,逆水舟中也稳坐。 一不求,...
畜生道,人类为了要得到它的肉,为了吃它的肉,往往就是把它的身体给杀害,把它的命给夺去了,或者说把它绑起来,关...
藏即含藏,如来藏中含藏如来无尽的功德。一般区分在缠如来藏和出缠如来藏。缠指缠缚、烦恼,如来藏在烦恼缠缚当中就...
今天一师兄过来,聊起了观音菩萨,说她去普陀山之前,来抽签问姻缘,都是下下签。后来去了普陀山,回来不到一月,就...
宿障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这三障,障碍着我们让我们非常的痛苦。所以当我们念佛,我们要知道,念佛这个佛号其实就...
一直以来,我自称学佛人,因为自己会念佛、念经,就颇有点沾沾自喜。闲暇之余,也会感慨世人为何不学佛而沉迷于红尘...
如果说赚钱体现了一个人的福报,那么,如何使用,却反映了他的智慧。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花钱还需要智慧么? 这个...证悟无我之义的人即是最殊胜的智者。 最殊胜的持戒即是心相续调柔; 最殊胜的功德即是具有饶益之心; 最殊胜的教言...
昙选(并部兴国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历代名僧辞典】
释昙选。姓崔。高阳人。神慧谲诡不偶时俗。虽博通经术。而以涅槃著名。不存文句。护法为虑本。晚住并部兴国寺。川邑奉之以为师傅。每有众集居于座元。酬问往还以系节为要。吐言开令宏放终古。僧侣乃多莫敢摧挫。时人目为豹选者也。及杨谅逆节中外相叛。招募军兵缮造牟甲。以兴国寺为甲坊。以武德寺为食坊。后于武南置阵。杨素败之。官军入郭搜求逆党。总集诸僧责供反者。僧等辞曰。王力严切不敢遮约。素曰。有几僧谏王被杀。而云王力严切。此并同反。不劳分疏可依军法。选时在众不忍斯祸。乃出对曰。比佛法陵迟。特由僧无有德可以动俗。致有乱阶。结聚不能诲以忠信。此诚如公所教。今被理责陷身无地。素乃舒颜曰。僧等且还。留向对僧。拟论机务。自尔昼参军将开散僧诛。晚还寺宿。不久炀帝下敕通被放免。故合众获安。诚其功也。及大业末岁。兵饥交接。四方僧游寄食无地。兴国虽富俭啬者多。每食时禁门自守。客僧拥结终不之前。选不胜灭法。愤激身心。每日拄杖在门驱趁防者携引羇僧。供给钵器。送至食堂。众多是其子弟不敢违逆。由是众开僧制。许选停客。自余不得然。其慈济之深感激府俞。房内廓然财什不积。唯置大钵一口。每日引诸乞儿。所得食调总钵中。选请食分。亦和其内。杂为饘粥。便行坐乞人。手自斟酌。见其繿缕皴错形容臞瘦。流泪盈脸不能自胜。选亦依行受粥而食。日别如此。遂及有年。皇运伊始人情安泰。义兴新寺法纲大张。沙门智满。当涂众主。一川乡望。王臣倾重创开诸宇严位道场。三百余僧受其制约。夏中方等清众肃然。风声洋溢流润遐迩。选闻之乃诣其寺。庭满徒闻来崩腾下。赴告曰。卿等结聚作何物。在依何经诰。不有冒罔后生乎。满曰。依方等经行方等忏。选曰。经在何处将来对读。遂将一卷来。选曰。经有四卷。何不一时读之沙门道绰曰。经文次第。识不俱闻。选曰。吾识可共尔识同耶。但四卷齐读。文言未了。便曰。依咒灭罪耳。可罢之。又曰。自佛法东流。矫诈非少。前代大乘之贼。近时弥勒之妖。诖误无识其徒不一。闻尔结众。恐坏吾法。故力疾来问。虽尔手把瓶子。倚傍犹可。遂杖策而返。武德八年。遘疾淹积。问疾者充牣房宇。乃尸卧引衣申脚曰。吾命将尽何处生乎名行僧道绰曰。阿阇黎。西方乐土名为安养。可愿生彼选曰。咄为身求乐。吾非尔俦。绰曰。若尔可无生耶。答曰。须见我者而为生乎。乃潜息久之。不觉已逝。时年九十有五。道俗哀惨。送于西山之阴。传者亲往其寺不及其人。观其行事遗绩。庶可澡雪形心顿祛鄙吝。叔绪护法开士。抑斯人乎。
上篇:慈藏(唐新罗国大僧统)[《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 下篇:法通(龙泉石楼)[《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
以数量之少而视之为“无”。又作少是属无。即从多分上而论大体。如俱舍论卷二十二载,于乌豆堆中置少许绿豆,以少从...
大应供
性唯识
善导
劫波罗
八万四千法门
因位万行
牛驴二乳
智剑
余衣时用非法
阿湿缚庾阇
弟子辞和尚白谢法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大藏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佛前十不求

菩萨戒为何要禁止蓄养动物

如来藏与阿赖耶

善良的人容易和观音菩萨感应

念佛可以忏除我们的三障

观世音菩萨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