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因果真实】 p0593 辩中边论中卷三页云:因果真实,谓四圣谛,云何此依根本真实?颂曰:苦三相已说。集亦有三...(名数)比丘之四波罗夷罪谓之四弃。以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边外故也。( 波罗夷 )。楞严经七曰:比丘比丘尼四弃八...(植物)树名。智度论十二说:譬如空地有树,名舍摩梨,枝叶广大,众鸟集宿。一鸽后来,住一枝上,其枝即时压折。泽...即人身。人身乃众缘假和合之物,故称假合之身。原人论(大四五·七○九中):“此身但是众缘似和合相,元无我人。”...大乘补特伽罗者,谓住菩萨法性若定不定性是利根,为求解脱一切有情,发弘大愿修无住处涅槃意乐,以菩萨藏为所缘境,...谓佛随众生之机根而方便设教,利益众生。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二(大一六·四一一中):“随机说法利群生,能断烦恼众苦...十二因缘的别名。五句章句经说:一切众生常在长狱,有十二重城围之,以三重棘篱篱之。十二重城即十二因缘,三重棘篱...(术语)传授秘法也。...(经名)一卷,晋法显译。记饿鬼与目连之问答。...【决择】 利用智慧灭除对事物的疑惑,以分别其道理。换言之,也就是决断简择,即以无漏圣智决断诸疑,分别简择四谛...(仪式)行开眼之法会,必当捧香华,佛供,灯明等于佛,故云供养。安像三昧义轨经详说之。...地藏十轮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问: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种子不起现行,那这些恶业最终会怎么样呢? 大安法师答: 首先须了解何谓恶业。恶...
西方三圣现前,就在那一刻,我这个我,就是代表着一切念佛行人就乘着这个金刚台,随从阿弥陀佛之后,如弹指顷,就是...
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能作得条条是理,事事如法,就是佛法。古之祖师有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谓迷...
老子说过少则得,多则惑的名言。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末民初的时期,有一山西商人,生意做得很大,财产很多,可是这人...
用虚幻观来看待问题 人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就是一场梦,如梦幻泡影,每个人都是梦中的一个角色。既然知道人生的经历...
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生命的延续呢?如果有,是怎样延续的呢?如果没有,能否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呢?如今,很多人对这个...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的修道理念和方法让我着实有些感触。经中记载:在无量阿僧祇...最近一项研究调查了2533名45至60岁的健康男性及女性,统计了他们的蔬果摄取量。13年之后,研究人员依照摄取量将他们...
慈藏(唐新罗国大僧统)[《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慈藏。姓金氏。新罗国人。其先三韩之后也。中古之时。辰韩马韩卞韩。率其部属。各有魁长。案梁贡职图。其新罗国。魏曰斯卢。宋曰新罗。本东夷辰韩之国矣。藏父名武林。官至苏判异(以本王族比唐一品)既向高位。筹议攸归。而绝无后嗣。幽忧每积。素仰佛理乃求加护。广请大舍祈心佛法。并造千部观音。希生一息。后若成长。愿发道心度诸生类。冥祥显应。梦星坠入怀。因即有娠。以四月八日诞。载良晨。道俗衔庆希有瑞也。年过小学。神睿澄兰独拔恒心。而于世数史籍略皆周览。情意漠漠无心染趣。会二亲俱丧。转厌世华。深体无常终归空寂。乃捐舍妻子第宅田园。随须便给行悲敬业。子尔只身投于林壑。粗服草屩用卒余报。遂登峭隒独静行禅。不避虎兕常思难施。时或弊睡心行将征。遂居小室。周障棘刺露身直坐。动便刺肉。悬发在梁。用祛昏漠。修白骨观转向明利。而冥行显被物望所归。位当宰相频征不就。王大怒。敕往山所将加手刃。藏曰。吾宁持戒一日而死。不愿一生破戒而生。使者见之不敢加刃。以事上闻。王愧服焉。放令出家任修道业。即又深隐。外绝来往。粮粒固穷。以死为命。便感异鸟各衔诸果就手送与。鸟于藏手就而共食。时至必尔。初无乖候。斯行感玄征。罕有联者。而常怀戚戚慈哀含识。作何方便令免生死。遂于眠寐见二丈夫曰。卿在幽隐欲为何利。藏曰。惟为利益众生。乃授藏五戒讫曰。可将此五戒利益众生。又告藏曰。吾从忉利天来。故授汝戒。因腾空灭。于是出山。一月之间国中士女咸受五戒。又深惟曰。生在边壤佛法未弘。自非目验无由承奉。乃启本王西观大化。以贞观十二年。将领门人僧实等十有余人。东辞至京。蒙敕慰抚。胜光别院厚礼殊供。人物繁拥财事既积。便来外盗。贼者将取心战自惊。返来露过。便授其戒。有患生盲。诣藏陈忏后还得眼。由斯祥应。从受戒者日有千计。性乐栖静。启敕入山。于终南云际寺东悬崿之上。架室居焉。旦夕人神归戒又集。时染少疹。见受戒神为摩所苦。寻即除愈。往还三夏常在此山。将事东蕃。辞下云际。见大鬼神其众无数。带甲持仗云。将此金舆迎取慈藏。复见大神与之共斗拒不许迎。藏闻臭气塞谷蓬勃。即就绳床。通告诀别。其一弟子又被鬼打躄死乃苏。藏即舍诸衣财。行僧德施。又闻香气遍满身心。神语藏曰。今者不死。八十余矣。既而入京。蒙敕慰问。赐绢二百匹。用充衣服贞观十七年。本国请还。启敕蒙许。引藏入宫。赐纳一领杂彩五百段。东宫赐二百段。仍于弘福寺为国设大斋。大德法集。并度八人。又敕太常九部供养。藏以本朝经像雕落未全。遂得藏经一部并诸妙像幡花盖具堪为福利者。赍还本国。既达乡坏。倾国来迎。一代佛法于斯兴显。王以藏景仰大国。弘持正教。非夫纲理。无以肃清乃敕藏为大国统。住王芬寺。寺即王之所造。又别筑精院。别度十人恒充给侍。又请入宫。一夏讲摄大乘论。晚又于皇龙寺讲菩萨戒本。七日七夜天降甘露。云雾奄蔼覆所讲堂。四部兴嗟声望弥远。及散席日。从受戒者其量云从。因之革厉十室而九。藏属斯嘉运。勇锐由来。所有衣资并充檀舍。惟事头陀。兰若综业。正以青丘佛法东渐百龄。至于住持修奉盖阙。乃与诸宰伯祥评纪正。时王臣上下。佥议攸归。一切佛法须有规猷。并委僧统藏令僧尼五部各增旧习。更置纲管。监察维持。半月说戒依律忏除。春冬总试令知持犯。又置巡使。遍历诸寺诫励说法。严饰佛像营理众业。镇以为常。据斯以言。护法菩萨即斯人矣。又别造寺塔十有余所。每一兴建合国俱崇。藏乃发愿曰。若所造有灵。希现异相。便感舍利在诸巾钵。大众悲庆积施如山。便为受戒。行善遂广。又以习俗服章中华有革。藏惟归崇正朔义岂贰心。以事商量举国咸遂。通改边服一准唐仪。所以每年朝集位在上蕃。任官游践并同华夏。据事以量通古难例。撰诸经戒疏十余卷。出观行法一卷。盛流彼国。有沙门圆胜者。本族辰韩清慎僧也。以贞观初年。来仪京辇遍陶法肆。闻持镜晓志存定摄。护法为心。与藏齐襟秉维城堑。及同返国大敞行途讲开律部。惟其光肇自昔东蕃有来西学。经术虽闻无行戒检。缘构既重。今则三学备焉。是知通法护法代有斯人。中浊边清于斯验矣。
上篇:法琳(唐终南山龙田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 下篇:昙选(并部兴国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
迦絺那,梵语 kathina。又作迦郄那衣、羯耻那衣。旧译作赏善罚恶衣。意译坚衣、功德衣。此乃夏安居终了之后,凡四、...
因果真实
四弃
舍摩梨
假合之身
大乘补特伽罗
随机
十二重城
印信
杂藏经
决择
开眼供养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往生到极乐后,恶业最终会怎么样

极乐世界莲花开敷的时间

【推荐】佛法不在远求,即依现前世间事

「有了富贵,失去欢乐」的故事

诵《金刚经》要把握三个「观」

不知生,焉知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