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中边论中卷三页云:因果真实,谓四圣谛,云何此依根本真实?颂曰:苦三相已说。集亦有三种。谓习气、等起、及相未离系。自性,二不生,垢寂二、三灭。遍知及永断,证得,三道谛。论曰:苦谛有三。谓无常等四各三相,如前已说。集谛三者:一、习气集。谓遍计所执自性执习气。二、等起集。谓业烦恼。三、未离系集。谓未离障真如。灭谛三者:一、自性灭。谓自性不生,故二二取灭。谓所取能取,二不生故。三、本性灭。谓垢寂二。即择灭及真如。道谛三者:一、遍知道,二、永断道,三、证得道。应知此中,于遍计所执,唯有遍知。于依他起,有遍知及永断。于圆成实,有遍知及证得。故依此三,建立道谛。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五事与五法相摄】 p0283 瑜伽七十二卷十一页云:问:如是五事,几色,几心,几心所有,几心不相应行,几无为?答...(传说)是阿输伽王之弟。...(?~1167)宋代曹洞宗僧。又作得明。杭州(浙江)盐官人,俗姓顾。法号澹堂。初随同县圆觉寺文慧守璋禅师。绍兴十...戒本疏·九十单提法:“五缘犯:一、是美食,二、随非亲乞,三、自为己,四、无病缘,五、食咽。犯。”(戒疏记卷一...(1592~1673)日本黄檗宗之祖。明代福建福州人,俗姓林。号隐元。年二十三至普陀山礼观世音菩萨,投潮音洞主座下为...(山名)旧名白带山。因隋时静琬尊者刻经于石洞,故云石经山。紫柏老人集十五曰:灯下读唐苏州刺史白居易重玄寺石壁...(术语)谓三乘之行法也。无量寿经下曰:众道之要。...梵语 dharma-prīty-āhāra。二食之一,九食之一。指佛法。行者由于听闻佛法,心生欢喜,而增长善根,资益慧命,犹...行事钞·自恣宗要篇:“问:‘自恣,得在未受具戒人前作不?’答:‘律中,令至不见不闻处,作羯磨自恣。若不肯避去...位于湖北天门县皂市镇五华山。相传始建于南朝,现存之建筑物为明代重建、清代修葺者。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殿阁亭楼...(植物)梵名Kesara,又作计萨啰,鸡萨罗。译云蕊或花蕊。见大日经二,华严经七十六。又言师子身毛之旋文。见慧苑音...(嘉兴藏流通本)...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孤独,为子取妇,得豪贵长者家女,端正无双,憍豪慠慢,不以妇...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
这种妄动跟业力的流转大致上分成两种:一种是众生的别业妄见,第二种是众生的同分妄见。这个别业妄见就是我们讲的所...
怎么欣求极乐呢? 思惟依正庄严,成就内心的安乐;思惟诸善聚会,成就内心的清净。对极乐世界的欣求,有两个修观的...
人们都称她是老菩萨 我第一次来东林寺时,在天王殿后面看到一位身材矮小、年逾花甲的老人,她左手拿着一把香,右手...有人说现代人的嗔心很重,所以我们的社会才会充满了暴戾之气。所谓嗔,是个总名称,它的内容包括不满意、愤怒、怨恨...
我们修净土宗的,如果把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当做阿伽陀药的话,这就是无上的密。这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可以包涵八万四...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而这四位菩萨的坐骑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所象征的含...
苦难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成就一个时代。知苦识苦,欲摆脱苦难,发奋图强,天将大任于斯人也;一个民族处于苦难之...晋朝时,有一位名叫毛宝的小男孩,家境十分贫困。有一年冬天,他到溪边玩耍时,看到一名渔夫抓起一只小白龟说:「这...
因果真实
【法相辞典】
【因果真实】 p0593
上篇:因果同时 | 下篇:因相有法 |
大乘的受戒有二种方法,通受三聚净戒为通受,别受别解脱戒为别受。通受在佛前自誓便可,别受则须三师七证,行羯磨之...
五事与五法相摄
阿输柯七日为王
德朋
索美食戒犯缘
隆琦
石经山
众道
法喜食
自恣不得在未具戒人前说
白龙寺
计舍罗
【大藏经】【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佛说玉耶女经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生命从哪里而来

欣求极乐的两个修观方法

她曾四次见到虚云长老,晚年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圣严法师《瞋心与慈心》

净土法门与发菩提心
四大菩萨的坐骑及象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