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佛十号之一。谓为大者,应供通于三乘,对于小乘之阿罗汉故云大也。又指弥陀而云。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灭相非是灭因】 p1214 显扬十四卷十七页云:复次若执灭相为灭因者;此能灭相、与所灭法、为俱时有?为不俱耶?若...(术语)众生之机根也。止观大意曰:起十界身,能随顺物机。因明大疏序曰:应物机于双树,浃至教于尘洲。...(真言)一卷,唐不空译。自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二十八卷抄译者。世所谓光明真言,即此中之陀罗尼也。...禅宗公案名。仰山慧寂随分道破无限万机之文字,超越文字、形象,而处处显现真理本相之公案。据从容录第七十七则载,...【苾刍律仪无有自然受义】 p0875 瑜伽五十三卷二页云:若与此相违;如其所应,当知得有律仪随转。差别者、谓有...【二种思惟】 p0025 瑜伽二十五卷八页云:如是思惟复有二种。一者、以算数行相,善巧方便,算计诸法;二者、以...梵语 dvāvij?atīndriyāni。指于事特有增上义之二十二种法。即: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男根、女根、命根...【蕴[馬*犬]南】 此云集施颂。谓以少言摄集多义,施他诵持。...(地名)梵名婆吒梨那,波吒厘子Pāṭaliputra,摩揭陀国之故城也。本名拘苏摩补罗城,唐名香花宫城Kusmapura,以王...亦名:十五种默然 子题:十五种默然、五法不应默、五法应默然、五事应和合、羯磨唯加三人 行事钞·通辨羯磨篇:“问...指能障蔽日月之五者。即烟、云、尘、雾及阿修罗之手。[摩诃止观卷五上] p1205...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十善业道经...
昔日,佛在毗舍离猕猴池侧重阁讲堂时,有四十位比丘住在波梨耶聚落,他们精勤修持苦行、着粪扫衣、行乞食,仍未能离...有一次,有人问隆波田禅师,怎么解释苦。隆波田禅师拿了一个东西放到手中,紧握拳头,接着,翻手,手心向下,然后松...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余闲居阅《大智度论》,因取意而为之颂,以此自警...
度子出家 佛陀成佛后;广度有缘众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罗睺罗。在《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中讲到佛陀度罗睺罗的因...
我们看看蕅益大师有什么比较深入的开示:这当中有二段:第一段是总标,第二段是别释。 我们先看第一段: 这一段是先...
现在我们末法的众生这个心都是狡诈的,都是虚伪的,都是做表面文章的。所以表现在政治、经济和道德生活当中,为什么...
有位年轻人热衷于事业,一心想发大财,每天早上他都会先绕道到城隍庙拜拜,祈求城隍爷多赐予福禄后才去上班。有一天...
关于一个人的命运好坏,命运究竟能不能改变,有各种不同的观点。那究竟,人的命运能不能改变呢?如果能,又是什么因...
大应供
【佛学大辞典】
上篇:大斋会 | 下篇:大禅佛 |
【十八变】 p0106 瑜伽三十七卷二页云:云何能变神境智通品类差别?谓十八变。一者、振动,二者、炽然,三者、流布...
灭相非是灭因
物机
不空罥索毗卢遮那佛大灌顶光真言
仰山随分
苾刍律仪无有自然受义
二种思惟
二十二根
蕴[馬*犬]南
华氏城
羯磨所被唯三人
五翳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不乐于五蕴则解脱
苦从何来

【推荐】省庵法师《不净观颂》

佛陀是如何教导儿子罗睺罗的

阿弥陀佛的清净法身

你有没有做到至心求往生

处世要有因果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