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总缘作意能断烦恼】 p1402 杂集论七卷十页云:问:何等作意能断耶?答:总缘作意,观一切法皆无我性,能断烦恼。...(术语)Śloka,又作室路迦,输卢迦。旧云首卢。...子题:小事、中事、大事 羯磨疏·立章悬判:“法不孤起,起必托事而生。事虽众多,大分三品。(一、小事)初谓 小事...(术语)言佛智无边际也。无量寿经下曰:亿劫思佛智,穷力极讲说,尽寿犹不知,佛慧无边际。...(名数)又曰三世无障碍戒。密教之方便戒也。大日经受方便品说之,所谓大乘之十善戒也。...为华严宗用以说明“法界缘起”主要原理的“因六义”之一。系依准唯识宗“种子六义”中之“待众缘”之义而立。即诸法...指瑜伽师地论卷八所载之十种邪见。即:(一)萨迦耶见,意译身见。谓于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我(于五蕴法中,强立主宰...四王天和忉利天。...(1185~1231)宋代北边金国之佛教学者。弘州襄阴(河北阳原)人。名纯甫,字之纯,以号行世。举经义进士,官尚书右...“阿弥陀佛”名号之美称。昔法藏菩萨,于“因位”时,代众生修一切万行,悉圆满具备,故得此名号。净土文类聚钞(大...(术语)二十七贤圣之一。于前生得预流果一来果后,转身而为今生得不还果之圣者。此人不入色,无色界。直即般涅槃。...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
过去有个好赌之人养了一只猕猴,主人赢钱的时候,回家就会顺道买些水果,逗它开心;但是,每当主人输钱了,就会打猕...
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则不是疑法便是疑自。若有丝毫疑心,则因疑成障。...
我们再看,《法华经》对果地的功德,佛陀讲到什么是佛。 当我们透过权实二法的操作,成佛以后,那什么是佛呢?我们...大凡立身处世,是最需要聪明和智慧的,但聪明与智慧有时候却依赖糊涂才得以体现。郑板桥说: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
慎独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即一个志于道...一位做电视企划与采访的年轻人,常常需要加班,日夜颠倒。因与家人同住,所以他妈妈常会担心,常念他:要记得吃饭,...
农历十一月十九是日光菩萨的圣诞。 日光菩萨的名号,是取自日放千光,遍照天下,普破冥暗的意思。此一菩萨持其慈悲...黄豆享有豆中之王的美称,每天吃点黄豆、豆制品或喝杯豆浆是众多营养学家的建议。黄豆富含多种营养素,对健康的贡献...
明赡(唐终南山智炬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历代名僧辞典】
释明赡。姓杜氏。恒州石邑人也。少有异操。所住龙贵村二千余家。同共高之传于口实。十四通经。十七明史。州县乃举为俊士。性慕超方不从辟命。投飞龙山应觉寺而出家焉。师密异其度。乃致书与邺下大集寺道场法师令其依摄。专学大论。寻值法灭。潜形东郡。隋初出法。追住相州法藏寺。而立志贞明不干非类。正业之暇了无他涉。内通大小外综丘坟。子史书素情所欣狎。将事观国移步上京。开皇三年。敕召翻译住大兴善。众睹德望可宗。举知寺任。辞而不免。便纲管之。大业二年。帝还京室。在于南郊。盛陈军旅。时有滥僧染朝宪者。事以闻上。帝大怒。召诸僧徒并列御前。峙然抗礼。下敕责曰。条制久颁义须致敬。于时黄老士女。初闻即拜。惟释一门俨然莫屈。时以赡为道望众所推宗。乃答曰。陛下必欲遵崇佛教。僧等义无设敬。若准制返道。则法服不合敬俗。敕云。若以法服不合。宋武为何致拜。赡曰。宋氏无道之君。不拜交招显戮。陛下有治存正。不陷无罪。故不敢拜。帝不屈其言。直遣舍人语僧。何为不拜。如此者五。黄巾之族连拜不已。惟赡及僧。长揖如故。兼抗声对叙。曾无惮慑。帝乃问。向答敕僧是谁。录名奏闻。便令视被戮。诸僧合乐安然而退。明旦有司募敢死者至阙陈谢。赡又先登虽达申逊之词。帝夷然不述。但下敕于两禅定各设尽京僧斋。再遗束帛特隆常准。后回跸西郊顾京邑语朝宰曰。我谓国内无僧。今验一人可矣。自尔频参元选。佥议斯属。下敕令住禅定。用崇上德故也。众以赡正色执断不避强御。又举为知事上座。整理僧务备列当时。大唐御世爰置僧官。铨拟明哲允折无滞。贞观之初。以赡善识治方有闻朝府。召入内殿。躬升御床。食讫对诏。广列自古以来明君昏主制御之术。兼陈释门大拯以慈救为宗。帝大悦。因即下敕。年三月六普断屠杀。行阵之所皆置佛寺。登即一时七处同建。如豳州昭仁晋州慈云。吕州普济。汾州弘济。洺州昭福。郑州等慈。洛州昭觉。并官给匠石。京送奴隶。皆因赡之开发也。又私以每年施物。常饭千僧。大乘经论须者为写。岁恒不绝。为报母恩及暮齿将临。山栖是造。遂入太一山智炬寺而隐焉。京辇归信远趣于林。问道奉戒又繁常昔。乃自惟曰。摄心归静犹自烦乎。试纵余龄更还京邑。少时遇疾犹堪疗治。乃曰。吾命极矣。可悬一月。枯骸累人。乃延诸大德就兴善寺设斋辞诀。房杜仆射举朝毕集。具赍助供嚫锡山积。赡通大舍忏辞告别。即日力杖出京返于智炬。竭诚勤注想观西方。心通明利。告侍者曰。阿弥陀佛来也。须臾又云。二大菩萨亦至。吾于观经成就十二。余者不了。既具诸善相颜貌怡然奄尔而逝。春秋七十。即贞观二年十月二十七日也。时以预记之验。知命存乎。初未终前。遗令焚身。及阇维讫。乃见骸骨圆全都无缝道。当其顶上紫色瞱然。遂瘗于岩下。
上篇:智炫(隋福胜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 下篇:慧乘(唐京师胜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
【不乐修行利他之行】 p0341 瑜伽七十一卷十五页云:由三因缘,不乐修行利他之行。一、性是下劣种姓故。二、悲微薄...
总缘作意能断烦恼
室卢迦
羯磨事分三品
无际智
十种方便戒
空无力待缘
十种见
四王忉利
李屏山
万行圆备嘉号
转世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猕猴喻

仗自力了脱之难,仗佛力往生之易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把聪明转变成智慧

学佛先克己慎独
莫让「担心」成为「诅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