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应离功用无颠倒智】 p1401 世亲释四卷十一页云:应离功用无颠倒智者:谓能了知若如是义,如所显现,卽是实有;离...(物名)香名。似此方之薰陆香。大日经疏七曰:室利嚩塞迦香者,似此方薰陆香。室利是具德吉祥义,言此香乃至天神皆...亦名:白读羯磨不成 子题:白读 行事钞·通辨羯磨篇:“或复闇诵不入心府,临事致有乖违。于即对众之中,执文高唱。...(术语)法华经方便品曰: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名数)天台之十乘观法也。...与“有教”相对。又作第二时教、唯说法空宗。为法相宗所立三时教之第二。即阐说诸法皆空之理的教法。如诸般若经所主...指比丘众能着用之十种衣服。从形状区别,称为三衣或五衣;从质料区分,称为十种衣。即:(一)拘舍衣(梵 kau?a),又...指四天王。须弥山腰,住著四天王,各护一洲,因称护世四天王天,其天即名四王天,是六欲天的第一重,东为持国天,南...(1049~1134)宋代安徽舒州人。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元祐(1086~1094)进士,元符年间(1098~1100),拜御史大夫...(一)位于四川西南峨嵋山腰。为峨嵋山六大古刹之一。始建于晋代,原名普贤寺,唐代慧通改名为白水寺,后屡遭火灾。明...(术语)与迁化同。转教化于他土之义。又为迁转变化之义,谓命终之变也。无量寿经下曰:是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
昔日印度经常发生洪灾,各地民不聊生,有些人为了养家糊口,便开始结伙打劫来往的商队。这天,一群盗匪在山谷隘口埋...
富贵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称心,就要发火,轻则口出恶言,重则动手打人。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顾他人伤心,瞋心一起,...
我们看通教。通教的人是比较利根,知一切法,当体全空,非灭故空,生死涅槃,同于梦境体空观。 藏教人他远离三界,...
有句话:从古至今,一切故事,其实都是相遇,然后分离。人与人的相遇,是人生的基本境遇,佛菩萨让我同一位智商较高...问: 佛法若不外求,念佛怎样反观自己?念佛之心当下便成佛,也就是说念佛的心当下就会成佛,倘若今天念佛,明天不...
中国佛教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诗僧,如唐代的寒山、拾得、无可、皎然,宋代的遵式、志南,明代的传灯、怀让等。但女诗...寺庙不是用诚心换利益的市场,而是用诚心求真知的学校!你会供佛吗?你知道供品和佛像的真正意义吗?如果不知道的话...由于我们的目光短浅,我们通常都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我们只看的见眼前的蛋糕,而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有大餐。我们通常都...
智炫(隋福胜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炫者。益州城都人也。俗姓徐氏。初生室有异光。少小出家。入京听学数年。遂擅名京洛。学众推崇请令覆讲。若泻瓶无遗。会周武帝废佛法欲存道教。乃下诏集诸僧道士。试取优长者留。庸浅者废。于是诏华野高僧方岳道士。千里外有妖术者。大集京师。于太极殿陈设高座。帝自躬临。敕道士先登。时有道士张宾。最为首长。登高唱言曰。原夫大道清虚淳一无杂。祈恩请福上通天曹。白日升仙。寿与天地同毕。风教先被中夏。无始无终。含生赖之以得长生。洪恩厚利不可校量岂如佛法虚幻言过其实。不容本土客寓中华。百姓无知信其诡说。今日欲定臧否。可出头来看。襄城公何妥。自行如意。座首少林寺等行禅师。发愤而起。诸僧止之曰。今日事大。天帝在此。不可造次。知禅师为佛法大海。然应对之间复须机辩。众共谋议。若非蜀炫无以对扬。共推如意以将付炫。炫既为众所推。又忿张宾浪语。安庠而起徐升论座。坐定执如意谓张宾曰。先生向者所陈大道清虚淳一无杂。又云风教先被中夏者。未知风教之起。起自何时。所说之教于何处说。又言佛法不容本土客寓中华。可辩道是何时生。佛是何时出。宾曰。圣人出世有何定时。说教兴行有何定处。道教旧来本有。佛法近自西来。炫曰。若言无时亦应无出。若无定处亦应无说。旧来本有非复清虚。上请天曹。岂得无杂。寿与天地同毕。岂得无始无终。宾曰。道人浪语。为前王无识。留汝等辈得至于今。今日圣帝尽须杀却。帝恶其理屈令舍人谓之曰。宾师且下。宾既退。帝自升高座言曰。佛法中有三种不净。纳耶输陀罗。生罗睺罗。此主不净一也。经律中许僧受食三种净肉。此教不净二也。僧多造罪过好行淫泆。佛在世时徒众不和递相攻伐。此众不净三也。主法众俱不净。朕意将除之以息虚幻。道法中无此事朕将留之以助国化。顾谓炫法师曰。能解此三难。真是好人。炫应声谓曰。陛下所陈并引经论。诚非谬言。但见道法之中。三种不净又甚于此。按天尊处紫微宫。恒侍五百童女。此主不净。甚于耶输陀罗之一人。道士教中。章醮请福之时。必须鹿脯百柈清酒十斛。此教不净。又甚于三种净肉。道士罪过代代皆有。千古乱常姜斌犯法。此又甚于众僧。僧众自造罪过。乃言佛法可除。犹如至尊享国严设科条。不妨逆子叛臣相继而出。岂以臣逆子叛。遂欲空于大宝之位耶。大宝之位。固不可以臣子叛逆而空。佛法正真。岂得以众僧犯罪而废。炫雅调抑扬言音朗润。虽处大节曾无惧颜。帝愕然良久。谓炫曰。所言天尊侍五百童女出何经。炫曰。出道三皇经。帝曰。三皇经何曾有此语。炫曰。陛下自不见。非是经上无文。今欲废佛存道。犹如以庶代嫡。帝动色而下。因入内。群臣僧众皆惊曰。语触天帝。何以自保(以周武非嫡故)炫曰。主辱臣死。就戮如归。有何可惧。乍可早亡游神净土。岂与无道之君。同生于世乎。众皆壮其言。明旦出敕二教俱废。仍相器重。许以婚姻。期以共政。法师志操逾厉。与同学三人走赴齐都。时周齐之界。皆被枪布棘。彼有富姥姓张。铺毡三十里。令炫得过至齐。盛为三藏名振东国。武帝破邺先遣追求。帝弟越王。宿与法师厚善。恐帝肆怒横加异责。乃鞭背成痕俗服将见。越王先为言曰。臣恨其逃命。已杖六十。令脱衣见帝。帝变色曰。恐其怀惭。远逝以至死亡。所以急追元无害意。责越王曰。大丈夫何得以杖捶相辱。待遇弥厚与还京师。武帝崩隋文作相大弘佛法。两都归趣一人而已。岁景将秋。怀土兴念。又以蜀川迥远奥义未宣。援首西归。心存敷畅。蜀王秀。未之知也。时长史周宣明。入朝赴考。隋文帝谓之曰。炫法师安和耶。宣明惊惶莫知所对。文帝曰。一国名僧。卿遂不识。何成检校。宣明稽首陈谢死罪。及还先往寺参礼。寺旧在东逼于苑囿。又是鄱阳王葬母之所。王既至孝故名孝爱寺。宣明移就今处。供养无阙。至大邺改为福胜寺。法师宣扬。觉倦入隐三学山。触目多感。遂游山诗曰。秀岭接重烟嵚岑上半天。绝岩低更举。危峰断复连。侧石倾斜涧。回流写曲泉。野红知草冻。春来鸟自传。树锦无机织。猿鸣讵假弦。叶密风难度。枝疏影易穿。抱帙依闲沼。策杖戏荒田。游心清汉表。置想白云边。荣名非我顾。息意且萧然。年一百二岁。不病而卒。
上篇:道臻(魏京师大中兴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八] | 下篇:明赡(唐终南山智炬寺)[《续高僧传》卷二十四] |
【不能数往寂静园林】 p0341 瑜伽七十一卷十四页云:复次由三因缘,不能数往寂静园林。一、放逸懈怠所拘执故。二、...
应离功用无颠倒智
室利嚩塞迦
羯磨不得白读
无际
十种观法
空教
十种衣
四王
李公麟
万年寺
转化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劫盗分财喻

【推荐】瞋恚的习气最为害人

人生的快乐是跟因缘借来的

与病苦的同修共勉
念佛怎样反观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