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一分离欲及具分离欲】 p0017 杂集论四卷五页云:一分具分离欲者:谓或依地离欲说;若于此地乃至能断八品烦恼...凡二卷。清代周克复作于顺治十六年(1659)。又称观世音持验记、观音持验记、观世音经咒持验记。收于卍续藏第一三四...又名我见,或人我见,即固执人有一个实在的我体的邪见。...凡八卷。清代蒋超撰。民国印光大师重修。收在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一辑。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县西南,由麓至顶有大小七...(术语)三世如来自此三昧出生,故云佛母真三昧。楞严经六曰:金刚王如幻不思议佛母真三昧。...【勤修止观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p1225 瑜伽七十七卷十六页云:世尊!云何菩萨依奢摩他毗钵舍那,勤修行故;证...全一卷。又作坚意经、坚心经、坚经。东汉安世高译于建和二年至建宁三年(148~170)。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内容记述...禅林用语。谓只证得一半之法。橛,原指截断之小木棒;或竖于门中之短木,作为门户轨限之用,通常以两橛为一对,始能...(人名)乌窠道林禅师,姓潘,名香光,富阳人也。九岁出家。二十一,于荆州果愿寺受具。后诣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处,...即南宋时代对僧道所课之免役税。又作清闲钱。免丁,免除丁役之意。凡男子于二十岁时(丁年),须课兵役,然僧道享有...【菩提萨埵与佛陀】 p1131 大毗婆沙论一百七十六卷十五页云:问: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名菩提萨埵。何故未证得...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毗尼日用切要...
原文: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东西往往最重要。水和空气是平凡的,但它们对我们的生命须臾不可缺少;青草和绿叶是平凡的,可只...问: 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假如说一个人不小心受伤,这是否也属于因果的报应?或是只是不小心,跟因果无...戒就是规矩,要预防非份的念头,不该有的观念不要产生,不该有的行为、不该说的话、不该做的事、心中不该留的念头,...
再说调心。这个心就是当下这一念,我们在堂中用功办道,就是要把这一念摆在念佛是谁这一句话头上,一心一意地照顾这...
我这两天接到一个电话,就是说:我家有人住在寺庙里,家里怎么还有人生病,怎么还会死人?你怎么就一点也不慈悲我?...
鲁宗道是北宋大臣,在他住处旁有个著名的仁和酒店,店里的酒闻名京城。鲁宗道常在下班之余,换下官服,一个人去那里...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以把念佛分成三个层次: 初学者他刚开始接触净土法门,他可能...
道禅(梁钟山云居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历代名僧辞典】
释道禅。交址人。早出世网。立性方严。修身守戒。冰霜例德。乡族道俗咸贵其克己。而重其笃行。仙洲。山寺旧多虎害。禅往居之此灾遂远。闻齐竟陵王大开禅律盛张讲肆。千里引驾同造金陵。皆是四海标领。人雄道杰。禅传芳藉甚通夜不寐。思参胜集簉奉真诠。乃以永明之初。游历京室。住钟山云居下寺。听掇众部。偏以十诵知名。经略道化僧尼信奉。故有棱威振发以见声名恬愉诱悟议于风采。都邑受其戒范者数越千人。常听之徒众不盈百。兼乐灭觉观。亟留幽谷。动逾宵景方寻顾步。加复蔬食弊衣华无布口。有济芳美者。便随给贫病。知足之富岂得过焉。末居于寺舍。屏迹山林。不交荣世。安苦立行。人以为忧。而禅不改其乐也。以大通元年卒于山寺。春秋七十矣。
上篇:法超(梁杨都天竺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 下篇:慧光(齐邺下大觉寺)[《续高僧传》卷二十一] |
(术语)Samāpatti,禅定之一种。又曰三摩钵提,三摩拔提,三摩跋提。又希麟续音义曰:三摩钵底,梵语也,此云等至...
一分离欲及具分离欲
观音经持验记
人见
峨眉山志
佛母真三昧
勤修止观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坚心正意经
只得一橛
乌窠禅师
免丁钱
菩提萨埵与佛陀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曾国藩的日课四条
平凡决非浅陋
不小心受伤,是否也属于因果报应
猎人与老和尚

真正用功的人,有功夫的人看一眼就知道了

佛教不能保证任何人不病不死

最轻松的方式还是诚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