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子题:斋体、八支斋、斋不净、斋不清净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有离非时食,余为八戒,以开观歌舞及庄严为二,此本...(杂语)佛法之宗旨也。三论玄义曰:唯有佛宗,乃尽其致。...子题:粗恶罪、粗罪、粗罪、粗罪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若比丘知他有 粗恶罪 四波罗夷、僧伽婆尸沙也,向未受大...(名数)第九之庵摩罗识,为自性清净心,是真心也,第八已下之八识总为无明所起之妄心也。楞伽经以海水与波浪喻之。...谓比丘尼之八波罗夷罪。又作尼八弃戒、八弃戒。即:非梵行、不与取、杀、上人法、摩触、八事成重、覆比丘尼重罪、随...凡二卷。又称大般涅槃经荼毗分、大涅槃经后译荼毗分、涅槃经后分、后分。唐代若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即...(一)“觉”之对称。不具了然万有真相之智明。亦即不觉无明之意。大乘起信论中将阿赖耶识分为觉与不觉二义。不觉又可...(杂语)具高慢之心,以己为贵,有等于佛之思也。约理言之,虽为生佛一如,然迷悟因果悬隔,起与佛同等之见,必至慢...(界名)Uttarakuru,又作郁多罗鸠娄、郁多罗拘楼、郁多罗鸠留、郁怛罗究琉、郁怛罗越、郁单越、郁单曰、殟怛罗句嚧...(术语)三种得之一。又云如影随身得。谓能得与所得之法一时俱来也。无记之诸法力弱,故无法前法后之二得,仅由此法...广博,梵名 Vyāsa。为印度六派哲学中吠檀多学派(梵 Vedānta)之祖跋多罗衍那(梵 Bādarāyana)之别号。又称毗...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
光无状,自光绪七年离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业障未消,道业未成,无面目以回本乡。虽前承陈柏生,刘雪亚二督...
先念 南无阿弥陀佛十句。 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食台前。 念云: 以此供水及米粒,施与一切神鬼等众。惟愿是诸神鬼等...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 增进道德是佛教的戒学。戒就是止恶行善,它包括两个方面:好的事情去做--行善;不好的事情...问: 心中常有不良的念头生起,是否有罪?该如何伏住?我的淫念很多,不自觉就生起,有什么办法对治? 大安法师答:...
这时,大慧大士又问佛说:为什么学大乘菩萨道的人不吃酒肉和葱韭蒜等等?希望佛再告诉我们这些问题,及其中的罪福作...
弘一大师前来承天寺后,遂与转尘上人领数人上山。弘公在洞中左观右审,表情肃然而赞叹道:此种定境,古来大德亦属少...
放生本身是件好事,这其中不仅包含着对友情生命的尊重,更是每一位佛弟子慈悲心的体现。古往今来,很多祖师大德都称...
(第一讲) 好,我们闻思讲堂群三的各位莲友们,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道绰(唐并州玄中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历代名僧辞典】
释道绰。姓卫。并州汶水人。弱龄处俗。闾里以恭让知名。十四出家宗师遗诰。大涅槃部偏所弘传。讲二十四遍。晚事瓒禅师。修涉空理亟沾徽绩。瓒清约雅素慧悟开天。道振朔方升名晋土。绰禀服神味弥积岁时。承昔鸾师净土诸业。便甄简权实搜酌经论。会之通衢布以成化。克念缘数想观幽明。故得灵相潜仪有情欣敬。恒在汶水石壁谷玄中寺。寺即齐时昙鸾法师之所立也。中有鸾碑具陈嘉瑞事如别传。绰般舟方等岁序常弘。九品十观分时绍务。尝于行道际。有僧念定之中见绰缘佛。珠数相量如七宝大山。又睹西方灵相繁缛难陈。由此盛德日增荣誉远。及道俗子女赴者弥山。恒讲无量寿观。将二百遍。导悟自他用为资神之宅也。词既明诣说其适缘。比事引喻听无遗抱。人各掏珠口同佛号。每时散席响弥林谷。或邪见不信欲相抗毁者。及睹绰之相善。饮气而归。其道感物情为若此也。曾以贞观二年四月八日。绰知命将尽通告事相。闻而赴者满于山寺。咸见鸾师在七宝船上。告绰云。汝净土堂成。但余报未尽耳。并见化佛住空天华下散。男女等以裙襟承得。薄滑可爱。又以莲花干地而插者七日乃萎。及余善相不可殚纪。自非行感备通。讵能会此乎。年登七十忽然龀齿新生。如本全无历异加以报力。休健容色盛发。谈述净业理味奔流。词吐包蕴气沾醇醴。并劝人念弥陀佛名。或用麻豆等物而为数量。每一称名便度一粒。如是率之乃积数百万斛者。并以事邀结。令摄虑静缘。道俗响其绥导。望风而成习矣。又年常自业穿诸木栾子以为数法。遗诸四众教其称念。屡呈祯瑞具叙行图。着净土论两卷。统谈龙树天亲。迩及僧鸾慧远。并遵崇净土明示昌言。文旨该要详诸化范。传灯宇县岁积弥新。传者重其陶蓥风神研精学观。故又述其行相。自绰宗净业。坐常而西。晨宵一服鲜洁为体。仪貌充伟并部推焉。顾瞬风生舒颜引接。六时笃敬初不缺行。接唱承拜生来弗绝。纔有余暇口诵佛名。日以七万为限。声声相注弘于净业。故得镕铸有识师训观门。西行广流斯其人矣。沙门道抚名胜之僧。京寺弘福逃名往赴。既达玄中同其行业。宣通净土所在弥增。今有惰夫口传摄论。惟心不念缘境又乖。用此招生恐难继相。绰今年八十有四。而神气明爽。宗绍存焉。
上篇:慧思(唐箕州箕山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 | 下篇:明净(唐密州茂胜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
色界第二禅天之第一天名。...
八戒戒相离合不同
佛宗
说粗罪戒犯相
真妄二心
八弃
阇维分
不觉
贵己等佛
郁多罗究留
法俱得
广博仙人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纵能名满天下,还能以此了生死否

弘一大师:简易施食仪轨

佛法的大意
如何对治内心不好的念头

佛陀开示不能吃肉的原因

柴夫一炬,弘公三弹

【推荐】放生与放死的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