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日本法华宗(阵门流)大本山。位于新潟县三条市。山号长久山。为日印开创于永仁五年(1297),时称青莲华寺。后日印...以华丽之文字,显示一心之义。系赞叹天亲菩萨净土论中“一心”誓愿往生之语,其净土论(大二六·二三○下):“世尊...佛教居士从事宗教活动的团体。1918年创始于上海。1923年改名世界佛教居士林,聘谛闲、印光、太虚为导师。1926年居士...谓人死之后,中阴识神至无量世界外受生,所生之处皆由业力所持,虽禅定、神通等五力亦不能遮其不往,或令其住于余道...谓入正定聚、证果之意。证谛理舍异生性之人,称为圣。俱舍论卷十八(大二九·九四中):“僧已破,及至未合,一切世...(术语)入于正位之准备,加一段之力而修行也。如加行道,加行位,四加行,四度加行等。旧译曰方便(七方便),以于...钻,钻研。禅钻,研究禅理之意。讽刺人以禅理为钻营之器,谋进身之阶。琅玡代醉编卷三十一:“吕申公素喜释氏之学,...值佛难、说法难、闻法难、信受难。...没有生灭叫做常,没有烦恼叫做寂。...【善取法】 p1139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二页云:善取法者:由闻思故。...(术语)三量有二种:一、因明之三量:即现,比,圣教,之三也。二、就心心所量知所缘之境,而立三量之不同:一、现...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首先礼佛三拜,第一拜拜下去的时候,两手反掌,心里默念: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行起立。第二...在印度有一个江洋大盗,名叫犍陀多,生性凶残,杀盗淫掠,世间上的恶事无不做尽,官府于是下令缉拿,要将他绳之以法...佛陀时代,有一位仁德爱民、护持佛法的波斯匿王。一天,波斯匿王在闲静处思惟着佛法的道理,他想:在佛法中,不知有...
或问:何得文中,彼佛有声闻弟子。答:此暂有终无,至下释文中当辩。 又问:厌苦趋乐,似专自利,何名菩萨。 答:求...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这个人善恶业的综合表现。 某人经常爱贪小便宜,每动一次此念,就...
在这个以科技和经济为主流的当代社会,佛教无可避免地被边缘化。净土难信之法在现代遇到的挑战也日显突出。这可从两...佛陀想度化一位长者。有一天,佛陀到长者的家门口乞化,长者的家人赶快通知他。长者一听,立即拿出布匹来布施。佛陀...印祖文钞中有一篇《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开篇第一句就是: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 感觉这是一句非常让人...
慧思(唐箕州箕山沙门)[《续高僧传》卷二十]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慧思。姓郭氏。汾州介休人也。少学儒史宗尚虚玄。文章书隶有声乡曲。年二十五在并传授。初不知佛乘之深奥也。会沙门道晔。德盛当锋。处宗讲扬摄大乘论。试往潜听冥漠难追。累日详受薄知希向。因求度脱。传闻出家德业勿高禅定。即而习焉。三十许载师承靡绝。又闻念慧相须譬诸轮翘。遂周寻圣教备尝弘旨。冬夏业定春秋博采。单衣节食见者发心。道志之伦往往屯赴。因而结众于箕山之阴。昼则敛容默念。中夜昏塞为众说法。六时笃课不坠清猷时说死观各言其志。有云省约有志泰甚。思曰。出家之人生已从缘死当自任。岂劳人事送此枯骸。余必一期当自运耳。时以为未经疾苦。故得虚置其言。后觉不愈。财经两日寻告众曰。余其死矣。便起蹑履案行空屈除屏残尸。入中加坐发遣徒侣累以正命。处既森竦世号寒林。众不忍离经夜旁守。至明往观端拱如故。就触其身方知已卒。春秋五十有五。即贞观十六年五月矣。因即而殓焉。
上篇:昙韵(唐蔚州五台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 下篇:道绰(唐并州玄中寺)[《续高僧传》卷二十] |
(杂名)法事之坐席也。楞严经一曰:法筵清众,得未曾有。北齐书杜弼传曰:四月八日,魏帝集名僧于显德殿,讲说佛理...
本成寺
一心华文
居士林
五力不可到
入圣
加行
禅钻
四难
常寂
善取法
三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拜佛为何要翻掌呢
蜘蛛之丝
佛赞不放逸法

求生极乐是贪心吗
人的相貌是善恶业的综合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