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第九之庵摩罗识,为自性清净心,是真心也,第八已下之八识总为无明所起之妄心也。楞伽经以海水与波浪喻之。海水常住不变,是为真,波浪起灭无常,是为妄。分之则为四心:一唯真心,真生不二之一心也,是唯为诸佛如来之心。二唯妄心,无明所起之八识心也,是唯为外道凡夫之心。三从真起妄心,由真如而缘起之妄心也,是为别教已上之心。别教已下乃至外道凡夫不知此妄心。四指妄即真心,离真心而无妄心,妄心即真心也,是为初地已上菩萨之心。见名义集六上。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为六十二。 一、于五蕴计常无常四句成二十 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苏摩】 此云月神。释名云:月者,缺也。言满而复缺。淮南子云:月者,太阴之精。起世经云:月天宫殿,纵广正...【三法能令获得速疾通慧】 p0221 瑜伽八十六卷九页云:为欲证得未得真实究竟解脱,略有三法,能令获得速疾通慧。一...梵名 Madhyānta-vibhāga-tīkā。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偈颂部分系弥勒(梵 Maitreya,四世纪后半)...【四不定下上相缘】 p0459 成唯识论七卷四页云:有义,悔眠不能缘上。行相麁近,极昧略故。有义,此二亦缘上境。有...(术语)舍世法入佛道也。犹言出家。其人曰入道人。或略云道人。宝积经三十六曰:以净信心于佛法中出家入道。十住论...韩国三十一本山之一。位于京畿道华城郡花山。由廉居创建于新罗文圣王十六年(854),原名葛阳寺。建寺以降,历经扩...天台宗修圆观时,论其所观之境,有主张真心者,亦有主张妄心者,而将真妄二心境并称之,即为真妄观境。台宗二百题卷...(杂名)六十四书之一,译曰算转。见本行集经十一。...(一)指贪、瞋、痴。又作三毒、三垢。即:(一)贪(梵 rāga)火,渴取一切顺境。(二)瞋(梵 dvesa)火,对所遇逆境引...(书名)毗婆沙,译曰广说。佛灭后四百年初,五百罗汉,由健陀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广解释发智身论者。唐玄奘译,二...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谐偶者,有衰耗不得谐偶者,云何不等耶?愿佛天中天,普为说之。...(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三字经》中只举了两个教子模范的例子,一个是为子三迁其居的孟母,另一个就是这位了:窦燕山,有义方,生五子,名...
问: 为何临命终的时候所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不可能是魔所化? 净界法师答: 蕅益大师说,临命终是一个果报相,我...众所周知:六道轮回之六道, 是包括天道、 人道、 修罗道、 畜生道、 饿鬼道、 地狱道;除《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和尚在古印度称师长为Upadhyaya,音译为邬波陀耶或邬波遮耶,省音为乌社、和尚等。意为亲教师、博士等。古又意译为...一、 玄奘考试 在隋朝的时候,包括隋唐,僧人的数量是严格控制的。当了僧人国家是免除一切杂税 劳作。玄奘法师13岁...
我们的本来面目有两个相貌:第一个是不变性,第二个是随缘性。我们凡夫失掉了不变,二乘人失掉了随缘。我们简单地讲...
从这里我们要了解到它是一个过程,如果到了以念佛心入无生忍的时候,这时候是有资格来谈清净心的问题了。当以众生心...
有一次和居士提及忏悔法门的时候,有居士问:师父,我又没有罪,为什么要修忏悔法门呢?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
真妄二心
【佛学大辞典】
上篇:真妄 | 下篇:真多摩尼毫相印 |
(术语)又曰密迹金刚,密迹力士,金刚力士,金刚手,执金刚等。总为执金刚杵现大威势拥护佛法之天神之通称。大日如...
六十二见 其一
苏摩
三法能令获得速疾通慧
中边分别论
四不定下上相缘
入道
龙珠寺
真妄观境
伽那那跋多书
三火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大藏经】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多行善事必有善报

为何临终见到的佛一定是真佛
临终的五趣相

和尚与法师有什么异同
玄奘法师西行故事四则

在身心世界中找到一个不变的理体

当你感知念佛妄念纷飞,这就是一个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