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舍世法入佛道也。犹言出家。其人曰入道人。或略云道人。宝积经三十六曰:“以净信心于佛法中出家入道。”十住论七曰:“或舍家入道。”遗教经曰:“入道智慧人。”智度论曰:“见画跏跌坐,魔王亦愁怖。何况入道人,安坐不倾动。”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术语)因明学之语。自他共许而无异论之言义也。因明大疏一曰:至极成就,故名极成。...(杂语)尺量名。行事钞上之一曰:般陀二十八肘。业疏一下曰:般陀者量之总名,一般陀有二十八肘。...界,界分之义;聚,聚集之义。谓众生之身乃六大之聚集(假合)而各有分齐(限量)。据中阿含经卷二十一说处经载,佛...(杂名)Uttarakuru,又曰北郁怛越,四大洲之一。郁单越洲在须弥山之北方。,故曰北。...即指父母。据法苑珠林卷五十载,即:(一)父亲,指资形之始,有生成之德,自孩提以至长成,教诫抚育,其恩无穷。(二...(一)指三藏中诠显慧学之论藏,即阿毗达磨藏。又为三藏之通称。广弘明集卷二十成实论义疏序(大五二·二四四中):“...【寂静障】 p1017 瑜伽二十五卷十二页云:云何寂静障?谓寂静者、卽奢摩他、毗钵舍那。有奢摩他障,有毗钵舍那障。...谓等同任持禅定与智慧,双运并修而无轻重先后之别。盖自性有体(定)、用(慧)之关系,体即用者,慧不离定;用即体...【二十二根三性分别】 p0041 瑜伽五十七卷七页云:问:几善?答:或八、或五、及六少分。问:几不善?答:六少...(术语)大日如来之称,又由大日如来受灌顶者之称。大日经疏三曰:乃至毗卢遮那以本愿故,住于加持世界,普现悲生曼...全一卷。略称般若心经略疏。唐代法藏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为般若心经之注疏。书中分教兴、藏摄、宗趣、释题等...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
《法华经》讲了一个穷子喻。一个大富长者的儿子离开他的父母到外面去流浪,流浪了五十年,苦不堪言。然而大富长者年...
按《瑜伽师地论》,死缘可以分为三类,就是寿尽死、福尽死和未舍不平等死未舍不平等死:唐译为不避不平等死。 一、...
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个意思是,虽然咱们还很强壮还很年轻,你就得做什么想法呢?产生什么念头呢?...
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中大众最熟知的菩萨之一,我国几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有观音像。如天台宗、密别传有六观音,禅宗...人生一切的苦难,大都是行为的错误而来的业报。反过来说,一切的幸福快乐,也是智慧的行为而来。所以智慧是一切幸福...
第一,观想 依《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每天上午的同样时间,一位富翁都会乘车经过一个公园。 慢慢地,富翁注意到:每天上午都有位衣着破烂的人坐在公园的...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经常在做佛事的时候,到延生位去回向的时候,...
入道
【佛学大辞典】
上篇:入塔 | 下篇:入圣 |
(术语)四业之一。受果报而无决定之业也。...
极成
槃陀
六界聚
北郁单越
二亲
慧藏
寂静障
定慧等持
二十二根三性分别
深秘阿阇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穷子喻」对我们的启发

死缘的三类

现在虽很强健,但要做死了想

观世音菩萨祝圣仪轨
效医鞭伤

修行的三种方法
心态重于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