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行事)如意轮供之法会。讲赞如意轮观音功德之法会也。...资持记释云:“僧祇五种对答,学者宜依。岂唯离罪?颇彰大度。凡愚睹施,谁不动怀?不知教制,多回入己;贪婪鄙吝,...【胜解自在】 p1104 世亲释九卷十五页云:胜解自在由忍波罗蜜多圆满故者:谓令诸法、皆随心转,随逐胜解。如所胜解...(术语)为六尘之境相所缚而心不自在也。唯识论五曰:言相缚,谓于境相不能了达如幻事等,由斯见分相分所拘,不得自...【卍】 熏闻曰:志諴纂要云:梵云室利靺瑳。此云吉祥海云。如来胸臆有大人相,形如[歹*比]字,名吉祥海云。华严...菩萨有未断惑者为凡夫菩萨,“初地”以上断几分惑者是菩萨圣众,又称圣众菩萨。 p5225...指弥陀之教。净土宗立九品往生之法,故有此称。迦才净土论序(大四七·八三中):“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上品贪行】 p0232 瑜伽九十二卷一页云:三因缘故,补特伽罗于所缘境,上品贪行。何等为三?一者、康强,非羸劣。...(人名)唐断际禅师希运,幼于福州黄檗山出家,后参江西百丈山海禅师而得道。后居洪州大安寺,海众奔辏。相国裴休镇...(地名)五台山也。...(经名)五会赞指观无量寿经,称为新无量寿经。是以双卷之无量寿经译于前,观无量寿经为译于后者,故对前译之双卷经...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龙藏本)...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
那么这一段佛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生命的变化跟饮食是有关系的。你吃什么东西,跟你的身心世界有关系。下面会...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在手上,自己也以为在修行。一旦境界现前,作功课的清净心便不...
听说居士您念佛已久, 不知是否曾经注意深信, 切愿, 求生西方?佛法法门无量, 无论大, 小, 权, 实, 一切法门, 均须精...我今天来讲什么是禅宗的法门?禅宗有所谓顿和渐两种法门,而且永远争论不休。什么叫顿?什么叫渐?顿是不立文字、不...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这样一段经文: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从生...厚朴,落叶乔木,因叶大而浓荫,因花大而美丽,因药用价值而名贵。它的种子红彤彤的,也很漂亮,常被鸟儿们叼来叼去...
好,各位有缘,阿弥陀佛。话说北宋的时候,杭州太守想要迎请一位苏州常住的法师,到杭州的承天寺,还有一个叫兴教寺...第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一福德。文昌帝君曾作《元旦劝孝文》称孝为人间第一事,舍...
智越(隋天台山国清寺)[《续高僧传》卷十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越。姓郑氏。南阳人也。少怀离尘之志。父为求婚。方便祈止。长则勇干清美。于时乐阳殿下统御荆州。征任甚高。非其所欲。惟以情愿出家。王感彼诚素。因遂夙心。剪落已后随方问道。仍到金陵。便值智者。北面请业。授以禅法。便深达五门穷通六妙。戒行清白律仪淳粹。又诵法华万有余遍。瓶水自盈。经之力也。学徒虽众。其最居称首。有临海露山精舍。梵僧所造。巨有灵异。智者每临。命越令影响之。晦迹已后。台岭山众一焉是嘱。二十年间询询善诱无违遗寄。便为二众依止四部归崇。姿容瑰伟。德感物情。颇存汲引。每于师忌敕设千僧官斋。越以衣钵之余以充大施。随文皇帝献后崩日设斋咒愿。每获百段曾不固留。括州刺史郑系伯。临海镇将杨神贵。师友义重待遇不轻。大业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寝疾经旬。右胁而卧。卒于国清旧房。春秋七十有四。临终之时山崩地动。境内道俗咸所见闻。台山又有沙门波若者。俗姓高句丽人也。陈世归国。在金陵听讲。深解义味。开皇并陈。游方学业。十六入天台北而智者求授禅法。其人利根上智。即有所证。谓曰。汝于此有缘。宜须闲居静处成备妙行今天台山最高峰。名为华顶。去寺将六七十里。是吾昔头陀之所。彼山祇是大乘根性。汝可往彼学道进行必有深益不须愁虑衣食。其即遵旨。以开皇十八年往彼山所。晓夜行道不敢睡卧。影不出山十有六载。大业九年二月忽然自下。初到佛垄上寺。净人见三白衣担衣钵从。须臾不见。至于国清下寺。仍密向善友同意云。波若自知寿命将尽非久。今故出与大众别耳。不盈数日。无疾端坐。正念而卒于国清。春秋五十有二。送龛山所。出寺大门回舆示别。眼即便开至山仍闭。是时也莫问官私道俗。咸皆叹仰俱发道心。外睹灵瑞若此。余则山中神异人所不见。固难详矣。时天台又有释法彦者。姓张氏。清河人。周朝废教之时。避难投陈。于金陵奉遇智者。以太建七年陪从入天台。伏膺请业。授以禅那。既蒙训诲不停房舍。每处山间林树之下专修禅寂。三十年中常坐不卧。或时入定七日方起。具向师说所证法相。有人听闻曰。如汝所说。是背舍观中第二观相。亦有山祇数相娆试。宴坐怡然不干其虑。大业七年二月三十日卒于国清。春秋六十六。智者门徒极多。故叙其三数耳。
上篇:智锴(隋九江庐山大林寺)[《续高僧传》卷十七] | 下篇:昙迁(隋西京禅定道场)[《续高僧传》卷十八] |
声闻乘法,不出四谛。四谛又名四圣谛、四真谛,为圣者所见之真理也。一苦谛、二集谛、三灭谛、四道谛。谛者真实不虚...
如意轮讲
檀越施物问僧对答
胜解自在
相缚
卍
菩萨圣众
一九之教
上品贪行
黄檗
五顶山
新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从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断除这五种辛菜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散心念佛与至心念佛,两者功德大相悬殊
圣严法师《禅宗的顿渐法门》
「从生至生」是什么含义
敲碎坚硬的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