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位于须弥山顶忉利天之中央,为帝释天所住之宫城。又作喜见城、天帝释城。据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三、俱舍论卷十一载,善...(杂名)AguruAgaru,又作阿伽楼。译曰香树。沉香。见名义集三。...梵语 vyupa?ama,巴利语 vūpasama。略作灭。即指度脱生死,进入寂静无为之境地。此境地远离迷惑世界,含快乐之意,...(杂名)珍宝之台阁也。法华经曰:其土人民皆处宝台珍妙楼阁。...(术语)天台宗区别释迦如来一代之教法为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之五时。此五时之教法,托于涅...(一)郁提尸,梵名 Ude?in。意译远闻山。据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五载,此山围绕北印度迦湿弥罗国四周。华严经探玄记卷十...(术语)教观二门之一。谓分别教义也。如天台之五时八教,法相之三时教乃至真言之显密二教十住心是也。玄义一上曰:...(1048~1116)指北宋律僧元照。余杭(浙江杭县)人,俗姓唐。晚年主杭州灵芝寺三十年,世称灵芝尊者。(参阅“元照...乃天台、华严二宗所立。谓一乘教为真实教,三乘教为方便教。一乘教主张一切众生悉成佛果之法,然对根性未熟之众生,...(一)诸佛之通称。诸佛远离烦恼之垢染,三业清净,故称清净人。成唯识论卷一则称为满清净者。[方广大庄严经卷十一、...为“法应”之对称。法身之感应,称为法应;应身之感应,则称为应应。法华玄义卷六上(大三三·七四七中):“法应则...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雨宝陀罗尼...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
今天学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题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会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劝人为善,所以佛教的修学跟一般的宗教,...问: 什么叫福德?什么叫功德? 慧律法师答: 从粗浅的事相角度来讲:一个人经济很好,也很肯布施,就说这个人很有...
气血不调会导致手脚冰凉、精神不振等症状。今天向考虑冬令进补的朋友们,推荐六款纯素的补气补血汤,既补了身体,又...裴度是唐朝人,年轻时,一贫如洗,在乡下的私塾中以教书糊口维生。他的学问虽然渊博,无奈时运不济,屡试不中。 有...
你只要对六字洪名系念不止,一定会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一得往生,就能改变我们身心的一切恶,我们阿赖耶识的三恶道...
佛陀的弟子阿那律陀,他在过去生未修行前,曾是一位贫穷的农夫。当时天下饥荒,农作物无法生长,有一位辟支佛在这个...
一位从事商品零售业的居士向清净诉苦:近期业务不景气,想扩大规模又缺少资金,贷款迟迟办不下来,心情不好偏偏又牙...学佛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心志方向,坚持善行,断除恶行;如此才能保持身心清净,成就信实诚正的品格。 佛陀在世时,曾...
道杰(唐蒲州栖岩寺)[《续高僧传》卷十三]
【历代名僧辞典】
释道杰。姓杨。其先弘农。汉太尉震之后也。苗裔复居河东安邑之鸣条焉。天怀颖发廓然物表。年纔小学便就外傅。教以书计典籍。粗知大略。然以宿植德本。情厌俗尘。父母留恋抑夺不许。开皇十一年。岁将冠肇。垂翼东飞。投闻喜横水窟。真莹法师。莹鉴其高拔即而剃落。寻与受具令学涅槃等经。性净修明闻持镜晓。后往岘头山诵法华经月便度深。自惟曰。经不云乎。宁愿少闻多解义味。欲得通要必俟博游。开皇十四年。往青州何记论师所。听采成实。纔涉二年功高四载。记顾曰。吾子形貌傀伟请对有方。学浅而思远。吾论其兴矣。傥子存于始卒。吾当诲而不倦。无几而记迁化。遂尔周流齐土。时有奘寂安艺。并号哲人。从之受道多识前令。又往仓冀魏念二论师所。听毗昙论。又于清河道向汲郡洪该所。俱听成实。始末四载。倾穷五聚。乃上下搜求。以问法主。每令该公延颈长息。尝定该义曰。论云。惟一苦受而有三差。此文非谓以一行苦名为苦受而随情说三受。正以于一苦受而随情说三受。此是经部师计。而拔摩述以为宗。可不尔耶。该曰然。杰曰。若使果起酬因说苦受为乐受。亦可因成感果说恶业为善业。若言善业感乐果善业非恶业。亦可乐受酬善因乐受非苦受。若言乐受酬善因而体即苦受。亦可善业感乐果而体即恶业。若言惟是一苦受随情说妄乐。亦可惟是一恶业随情说妄善。此中多句。终是一妨。远取伏意。覆却例决。该于时茫然曰。此中须解听。后私室便曰。子有拔群之亮。难与言也。吾老矣。弘兴论道其在子乎。由是门人胥伏。开皇十九年。自卫适邺。听休法师摄论。又于洪律师所听四分。略知户牖。意在小论。将事东行。属随汉王召沧州志念河间法楞长弘并部。忽遇斯际即往从之。听仰迦延读婆沙论。首尾三载颇极穷通。曾难念论师曰。若触空非触入处者。亦应识空非识住处。若以识非分是识住处者。亦应触非分是触入处。于时念公但含笑直视竟不通之。其论道迅猛皆此类也。然以先功小学。意为弘显大乘。仁寿二年。又依楞法师听十地等论。尔时法门大敞。宗师云结。智景大论。十力摄乘。两达涅槃。舜龛律部一期总萃。并晋中兴。乃历游讲肆观略同异。凡经六载咸陈难击。故并州语曰。大头杰难人杀。然其例并虽少。而一征一责能令流汗。文帝崩晋阳逆节。便还故里讲阿毗昙心。又讲地持各五六遍。自惟曰。徒事言说心路苍范。至于起慧非定不发。遂停讲往麻谷。依真慧禅师学坐。思择念慧深入缘起。慧叹曰。常为法师等一从名教难偃乱流。如何始习便能住想。岂非宿习所致耶。后依成实安般念处。两夕专想观解大明。便谓神素法师曰。昨试依论文安般念观。境界极明而气逼上心。坐不安席。欲除此患终须教遣。请撰诸经安般同异。编为次第。将依遣滞。素乃取婆沙成实龙树兰若诸部。明十六特胜六种安般之相。以示之。即依修习。更逾明净。又往麻谷以呈所证。慧曰。善哉大利根者。淋落泉中诸学坐者未至此处。武德元年请弘十地。杰笑曰。息驾修禅。但名自利凡法。讲扬法化诚为利他。至于俱利事须商度。今当昼语夜默。庶得小大通洽。不亦可乎。遂即长弘三十余遍。常随门学百有余人。堪外化者数盈二十。斯人也刚决中恕少欲希言。择交选士。疏财薄食。苦乐不言喜愠无挠。栖岩一众举为僧主。辞不获免。若浮云焉。以贞观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因疾卒山。春秋五十五。三十六夏。初有桑泉樊绰者。前周废教僧也。虽为白衣常参法宇。杰以国士遇之。绰已前亡。二女同梦。其父乘虚而至。曰吾生西方极乐土矣。知杰师将逝故来迎接。因往栖岩。其日杰患停讲。乃至寿终。常见樊绰在傍。合众又闻空中伎乐异香。故其去处虽远。不负弘导之功焉。门人依西域阇维起塔供养。
上篇:神照(唐汴州安业寺)[《续高僧传》卷十三] | 下篇:神素(唐蒲州栖岩寺)[《续高僧传》卷十三] |
(衣服)又云迦旃邻陀衣。以迦邻陀鸟毛所造之衣也。...
善见城
阿伽嚧
寂灭
宝台
一化五味之教
郁提尸山
教相
灵芝
一乘真实三乘方便
清净人
应应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净界法师:修道宗范
什么是真正的福德功德

冬令六款纯素补气补血汤
一念仁善顿改贫夭

对六字洪名系念不止,一定能生弥陀净土

阿那律尊者天眼通的因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