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人名)阿育王之女。...乃七重行道树,为极乐世界之宝树。阿弥陀经(大一二·三四六下):“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杂名)高僧齐己,蜀人,幼舍俗,依沩山祐禅师。时仰山义寂禅师住豫章观音院。己总辖庶务,有粥疏曰:粥名良药,佛...(术语)无量义经曰:善男子!我先菩提道场树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观一切诸法不可宣说,所以...【信解安住心】 p0870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信解安住心、谓于闻所生智。...指真实无二之理,即真如、法性;以其无二无别,离诸虚妄,故称一实相。往生要集卷中(大八四·六六下):“诸众生妄...【四缘】 p0395 瑜伽三卷八页云:又有四缘:一、因缘,二、等无间缘,三、所缘缘,四、增上缘。因缘者,谓种子。等...(杂语)明白之证据也。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上曰:逮于圣慧而造明证。顺正理论三十六曰:准此标释中足为明证。...天台宗释五重玄义之七法。天台宗立名、体、宗、用、教等五重,以标章、引证、生起、开合、料简、观心、会异等七法,...缘起是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生起的,性空是说众缘合成的诸法,其性本空,无有真实的自体。...(名数)菩萨得七种之辩:一、捷疾辩,于一切之法,无碍故。二、利辩,有人虽能捷疾而不能深入,以能深入乃名为利。...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普贤菩萨行愿赞...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体都会庄严起来。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威德,...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吃素,身体不好,就怪罪吃素,说吃素让他身体不好。这个不合道...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必须专修,不能杂修。但是,不...
一般来说初学者要多修止,因为你观慧薄弱。一开始先念佛拜忏,事修多一点。等到你的心慢慢收住了,再慢慢观慧。一个...
问: 请问法师,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呢? 大安法师答: 这个你就不要管别人的态度了...善终绝对不能凭侥幸,一定要广修福慧才能达到,善终跟过去的善业有关,但最主要还是在我们今生的好德和宁静的心灵。...
饮食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什么样的饮食习惯容易导致癌症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实生活中自己是否存...
释迦牟尼佛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住舍卫国的王园精舍。当她听到佛陀及诸漏尽比丘即将入涅槃,心中想道:我不忍见世...
静藏(唐终南山玉泉寺)[《续高僧传》卷十三]
【历代名僧辞典】
释静藏。俗姓张。泽州高都人。九岁出家。投清化寺诠禅师而为师主。训诲之至极附大猷。进戒已后乐思定业。通微尽相宗徒有归。年二十三发弘誓曰。丈夫出俗。绍释为氏。岂不欲义流天下名贯玄班者乎。承乡壤大德远法师敕召在京弘化为务。便往从之。未至值迁。果非本遂。乃遍诸法席听采经论。摄论十地是所偏求。还住净影弘扬所习。大业九年召入鸿胪教授东蕃。三国僧义。九夷狼戾。初染规猷赖藉乘机。接诱并从法训。武德初岁。太仆卿宇文明达。宿昔承奉禁戒是投。合门请业用比昭穆。敕使达为河之南北执节招抚。纶言既出将事首涂。藏送曰。世界无常佛有诚诰。别易会难。先民遗语。愿常存此。奉信在心。达以藏夙有预闻曾经事验。拜辞曰。弟子衔命于不返。愿师冥道照助。及至相州果为贼王德仁所害。其子世寿奏曰。臣父奉敕。安抚竭诚奉国。为贼所害。思报皇恩。蓝田散谷见有故寺。望得为父修立。并度僧二十人。帝问欲作何寺。寿以事谘藏。曰此山上有闰玉下有流泉。可名玉泉耶。寿具奏闻。帝依所请仍延藏往住。堂宇廊庙并指撝焉。远近道俗造山修觐。皆遗之法药。安时处顺。遂复其性。以武德九年十二月因事入京。遇染时患限终京室。春秋五十有六。弟子道删祖习风范。地持一部敷化在心。今住终南至相。有名于世。
上篇:法祥(唐同州大兴国寺)[《续高僧传》卷十三] | 下篇:圆光(唐新罗国皇隆寺)[《续高僧传》卷十三] |
(术语)在一文中间通于上下之句而成义也。又曰义兼两向。法华文句记会本十一曰:等者两向释也。...
僧伽密多
七重行树
粥疏
四十余年未显真实
信解安住心
一实相
四缘
明证
七番共解
缘起性空
七种辩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昌臻法师《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越到晚年,观照智慧就越重要

为什么用恭敬心对待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如何才能得善终

八种饮食习惯容易导致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