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凡十三卷(或二十六卷)。唐代宗密(780~841)撰。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大疏钞、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圆觉大钞。收于卍续...【所遍知法】 p0739 大毗婆沙论三十四卷六页云:此中所遍知法谓五取蕴者:问:依何遍知,而作是说?为智遍知?...【三自性有体无体等分别】 p0223 瑜伽七十四卷四页云:问:此三自性,几是无体,能转有体?答:一。问:几是有体;...(杂名)印度之僧,多系耳环,谓之穿耳僧。风穴众吼集指达磨为穿耳客。西域记七曰:阿避陀羯刺拏僧伽蓝,唐言不穿耳...(术语)五根与五力。法华经譬喻品曰:无漏根力觉道。...(术语)十藏所诠之理谓之十谛。法集经曰: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十谛?所谓世谛,第一义谛,相谛,差别谛,观谛...【见与慧四句分别】 p0644 发智论七卷四页云:诸见是慧耶?答:应作四句。有见非慧。谓眼根。有慧非见。谓五识...(杂名)梵语阿耨达阿那婆达多。法华义疏二曰:阿那婆达多,此云无热。...(术语)佛之位也。楞伽经二曰:如来禅者,入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起信论曰: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梵语 nikāya,巴利语同。又称尼迦耶。意译为会众、部派、部、类。如巴利语之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等五...子题:轮王 戒本疏·七佛略戒:“问:‘劫初人化,命限无量,佛何不出者?’答:‘无过放逸,虽出不受正化。故论云...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
净土法门,不但是三恶道的众生难信三恶道都是受苦不暇,愚痴暗冥,没有善根智慧相信,甚至听闻的机会都没有。不但三...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北京法源寺方丈一诚长老一期报尽, 双林潜影,世缘已毕,所作皆办,于2017年12月21日(岁次...
渔人在捕鱼,一只茑鸟飞下,叼走了一条鱼。有无数只乌鸦看见了鱼,便聒噪着追逐茑乌。茑鸟不论飞东飞西,满天的乌鸦...俗话说:「天若有情天亦老」,可见爱情、友情、亲情虽然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的催折,尤其是生离死别...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烦恼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而大多数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的自寻烦...
有一个村子里面的一个小混混,加入了当地的一个黑社会,常常去打架,打劫人家的财物。他的一个舅舅是一个佛弟子,看...
我们归依佛、归依法了,就要观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你才能看得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的困难、我...什么才是人?人的心里是仁义礼智信,那是人。人的心里面是五戒十善,这是人。如果心里面是贪嗔痴慢、是杀盗淫妄,那...
志念(隋渤海沙门)[《续高僧传》卷十一]
【历代名僧辞典】
释志念。俗缘陈氏。冀州信都人。其先颖川實蕃之后胤也。因官而居河朔焉。念冰清表志岳峙澄神。俊朗绝伦观方在虑。爰至受具问道邺都。有道长法师精通智论。为学者之宗。乃荷箱从听经于数载。便与当席擅名。所谓诞礼休继等。一期俊列连衡齐德。意谓解非满抱终于盖棺。乃游诸讲肆。备探冲奥务尽幽赜。又诣道宠法师。学十地论。听始知终闻同先览。于即道王河北。流闻西秦有高昌国慧嵩法师。统解小乘。世号毗昙孔子。学匡天下众侣尘随。沙门道猷智洪晃觉散魏等。并称席中杞梓慧苑琳琅。念顾眄从之。成名猷上。皆博通玄极堪为物依。乃旋踵本乡将弘法泽。时刺史任城王彦。帝之介弟。情附虚宗。既属念还为张法会。与僧琼法师。对扬道化。盛启本情双演二论。前开智度后发杂心。岠对勍锋无非丧胆。时州都沙门法继者。两河俊士燕魏高僧。居坐谓念曰。观弟幼年慧悟超迈若斯。必大教由兴。名垂不朽也。于即频弘二论一十余年。学观霞开。谈林雾结。齐运移历周毁释经。遂乃逃迸海隅同尘素服。重寻小论亟动天机。疑虑廓销伫聆明运。值隋国创兴佛日还复。敕访之始即预出家。而包蕴迦延未遑敷述。至开皇四年。谓弟沙门志湛曰。吾穷冠小乘。自揣与罗汉齐镳也。但时未至故且敛翮耳。湛夙餐法味。欣其告及。以事达明彦法师。彦成实元绪素重念名。与门人洪该等三百余人。躬事邀延阐开心论。遂骋垂天之翼。弘盖世之功。俯仰应机披图广论。名味之聚缘重之识。卷舒敻古之下。立废终穷之前。大义千有余条并为轨导。至如迦延本经传谬来久。业揵度中脱落四纸。诸师讲解曾无异寻。念推测上下悬续其文。理会词联皆符前作。初未之悟也。后江左传本。取勘遗踪。校念所作片无增减。时为不测之人焉。撰迦延杂心论疏及广钞各九卷。盛行于世。受学者数百人。如汲郡洪该。赵郡法懿。漳滨怀正。襄国道深。魏郡慧休。河间圆粲。俊仪善住。汝南慧凝。高城道照。洛寿明儒。海岱圆常。上谷慧藏。并兰菊齐芳踵武传业。关河济洽二十余年。隋汉王谅作镇晋阳。班条卫冀搜选名德预有弘宣。念与门学四百余人。奉礼西并将承王供。谅乃于宫城之内更筑子城。安置灵塔别造精舍。名为内城寺。引念居之。开义寺是也。劳问殷至特加尤礼。又令上开府谘议参军王颇宣教云。寡人备是帝子民父。莅政此蕃。召请法师等远来降趾。道不虚运必藉人弘。正欲阐扬佛教使慧日清朗兆庶蒙赖法之力也。宜铨举业长者。可于大兴国寺宣扬正法。当即大众还推念焉。既预经纶即弘敷训。先举大论末演小乘。辩注若飞流。声畅如天鼓。三乘并骛四部填堙。其知名者。则慧达法景法楞十力圆经法达智起僧鸾僧藏静观宝超神素道杰等五百余人。并九土扬名五乘驰德。精穷内外御化一方。销鄙吝于筵中。断封疑于理际。仁寿二年献后背世。有诏追王入辅。王乃集僧曰。今须法师一人神解高第者可共寡人入朝。拟抗论京华传风道俗。众皆相顾未之有对。王曰。如今所观念法师堪临此选。遂与同行。既达京师。禅林创讲。王自为檀越经营法祀。念登座震吼四答冰消。清论徐转群疑潜遣。由是门人慕义千计盈堂。遂使义窟经笥九衢同轨。百有余日盛启未闻。王又与念同还并部。晋阳学众伫想来仪。王又出教令。于宝基寺开授。方面千里法座辍音。执卷承旨相趋阶位。会隋高晏驾。中外相疑。汉王列境举兵鲸鲵海陆。念乘衅还里。与沙门明空等讲宣二论。绍业沧溟望风总集。大业之始载荡妖氛。招引义学充诸慧日。屡诏往征。频辞不赴。以大业四年卒于沧土。时年七十有四。渤海太守金紫光禄大夫历阳公宋元亮。及诸缁素。若丧厥亲。为之建塔。益州福成寺道基法师。慧解通征祖习有所。乃为之行状。援引今古。文质存焉。
上篇:慧畅(隋西京净影道场)[《续高僧传》卷十] | 下篇:智矩(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
(经名)药师经有五译。大藏中第二,宋慧简译,缺。此本愿药师经,与所存四译,文多不同,或即慧简之所译者欤。...
圆觉经大疏钞
所遍知法
三自性有体无体等分别
穿耳僧
根力
十谛
见与慧四句分别
无热
如来地
尼柯耶
劫减佛兴劫增轮王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一诚长老安详示寂

以舍为得,妙用无穷
圣严法师《有聚有散才能成长》
烦恼都是自寻的

持戒保了自己一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