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一切契经略摄】 p0010 瑜伽八十五卷一页云:云何素怛缆事:谓由二十四处,略摄一切契经。一者、别解脱契经,...(一)梵语 abhisecana 或 abhiseka。即以水灌于头顶,受灌者即获晋升一定地位之仪式。原为古代印度帝王即位及立太子...又作行法、秘法、密法。在密教所修之加持祈祷等法,即奉上各种供物而修护摩,依所定规则,口唱真言,手结印契,心持...(术语)法我见,人我见二种之邪论。楞伽经四曰:离于我论,自性无垢。...【跋虏沙城】 p1188 西域记二卷二十一页云:跋虏沙城东门外、有一伽蓝。僧徒五十余人,幷大乘学。有窣堵波。无忧王...全一卷。西秦圣坚译。又作佛遇对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内容叙述一妇人突遇丈夫、儿子、娘家父母、夫家亲人,...谓枝末之教。指三乘教、小乘教。为“二教”之一。全称“逐机末教”,而与“称性本教”相对。华严宗主张华严别教一乘...(杂语)若多惛惛,是肝中无魂,多忘失前后,是心中无神,若多恐怖癫病,是肺中无魄,若悲哭者,是肾中无志,若多回...密教手印之一。此印具足五眼,印相为两手虚心合掌,屈两食指,两食指端下垂并立,置于拇指上,中、无名指互立,如独...(杂语)谓日日不间断,相续勤修也。如不断读经,不断念佛等。...【终】 p1037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页云:终者:临死时故。 二解 如死差别中说。...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种自己很难发现的习气嫉妒心。嫉妒本身来自于我执,嫉妒心是一种很负面的情绪,不但会影响我们的...
【原文】 今之院本,即古之乐章也。每演戏时,见有孝子悌弟、忠臣义士,激烈悲苦,流离患难。虽妇人牧竖,往往涕泗...「闻尽」与「尽闻」是同样的意思,是指闻与所闻都已尽了。「尽闻不住」则是不住于「闻所闻尽」的层次,再进一步,便...
净土宗念佛法门最重要的特色,是一个本尊相应的法门,也就是说身为一个念佛的修行者,我们不管是平常的消除灾障,或...幽深的石窟里,一位出家人正在精进地禅坐,他用心地在参究自己的本来面目,忘记春秋的交替,不管浮世的变幻。森林中...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参访知识。幻人以幻业迁讹至岭海,禅人因得来参。顷辞往普陀...
问: 受了在家菩萨戒,吃没有生命的鸡蛋、没有半月半月诵戒,犯什么罪? 天因法师答: 以汉传佛法来讲,蛋是不清净...唐朝时,有位名叫懒残的禅者,修行造诣极高,遐尔闻名。一日,皇上委派使者请他进宫。使者到来时,禅师正在山中烧烤...
智矩(隋西京日严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矩。姓吴氏。吴郡人。性矜庄。善机会。美容貌。雅为众表。又善草隶偏爱文章。每值名宾辄属兴缀采。铺词横锦勇思霏霜。而仪轨宪司未沿流俗。初听兴皇朗公讲。讨穷深致学冠时雄。而神气高标在物峰出。威仪庠序容止端隆。虽寝处虚闲立操无改。有人私觇两月徒行。空野摄衣无见抄反。欣其谨慎故重叙之。讲四论大品。洞开幽府镜识宗归。披释金陵望风顿怯。吐纳机辩适对当时。弘匠浙东。砥砺前学。致使禹穴西骛成器极繁。末于故都建初寺又讲三论。常听百人。蒋州刺史武山公郭演。隋之良宰。创莅南蕃。奉敬谘谒降情归禁。隋炀往镇杨越。采拔英灵。矩既誉洽东瓯名流西楚。征居慧日处以异伦。而执志出群言成世则。欲使道张帝里学润秦川。开皇十九年更移关壤敕住京都之日严寺。供由晋国。教问隆繁置以华房。朋以明德一期俊杰。并是四海搜扬矩。特立清秀不偶群侣。覃思幽寻无微不讨。外辞以疾内實旁通。业竞六时研精九部。纔有昏昧览兴赋诗。时暂阕余便观流略。制中论疏止解偈文。青目所销鄙而轻削。每讲谈叙清攉宗致。雅涉昙影之风。义窟文锋。颇怀洪偃之量。时有同师沙门吉藏者。学本兴皇。威名相架文藻横逸。矩实过之。所以每讲叙王皆制新序。词各不同。京华德望餐附味道者殷矣。而性罕外狎。课力逞词。自非众集未曾瞻觌。以大业二年正月卒于寺房。春秋七十有二。葬京郊之南。门人慧感慧赜。亲承嘉诲询处有归。后于江之左右所在通化。各领门侣众出百人。传嗣宗绩不爽遗绪。
上篇:志念(隋渤海沙门)[《续高僧传》卷十一] | 下篇:慧海(隋西京静法道场)[《续高僧传》卷十一] |
(术语)庄严国土之三种也。一、事庄严,谓色声香味等之事物也。二、法庄严,谓种种胜妙之法音也。三、人庄严谓菩萨...
一切契经略摄
灌顶
修法
我论
跋虏沙城
妇人遇辜经
末教
六神病相
佛眼印
不断
终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转变嫉妒心的方法

陶石梁禁演淫戏文
圣严法师《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推荐】临终时会有两种力量浮出水面
心地功夫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