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系天台宗所说,谓释尊于法华经寿量品显示如来久远之本地。天台智顗以“开迹显本”一语阐明法华经之旨趣,其中,迹指...(名数)唐善导大师之著述,即观经玄义分一卷,观经序分义一卷,观经定善义一卷,观经散善义一卷(已上谓为四帖之疏...【转依六种】 p1408 摄论三卷十二页云:又此转依,略有六种。一、损力益能转。谓由胜解力,闻熏习住故;及由有羞耻...开,开发之意;即破除众生之无明,开如来藏,见实相之理。示,显示之意;惑障既除则知见体显,法界万德显示分明。悟...【外道有二种杂染根本】 p0493 瑜伽十三卷二十二页云:又正法外、若诸沙门、若婆罗门、略有二种杂染根本。谓萨迦耶...【末那】 唯识翻意。或云执我,亦云分别。唯识宗云:具足应言讫利瑟吒耶末那。此翻染污意。谓我痴、我见、我慢...(流派)外道计六宗之一。即摩醯首罗外道也。计世间之不平等,皆自在天所作,一切者皆从自在天生,皆由自在天灭。凡...【见慧相摄四句分别】 p0644 发智论七卷五页云:见摄慧,慧摄见耶?答:应作四句。有见非慧摄。谓眼根。有慧非...【有漏果】 由有漏因所招感的果报。如轮回于三界六道,皆为有漏之果报。此亦相当于四谛中的苦谛。...法性宗的简称,即破万法之相,而显万法空寂之真性的宗派,如华严五教中之顿圆,天台四教中之别圆,八宗中之三论宗等...(经名)佛说碱水喻经一卷。失译人名。举没于海水人乃至渡海水人之七喻,以譬没于生死人乃至到于彼岸人之七种而说法...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老舍利...
一、始于立心 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王阳明有句话,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秦朝末年,民不聊...
乾陀诃提菩萨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四尊菩萨之一,乾陀诃提是不休息的意思。不休息,就是我们修行这个净土法门,一...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是我们的神识借助着父母的缘来投胎;然后死亡的时候,我们这个神识离开四大假合的躯体;又受着业...有一个老人,见到几位小孩在那里玩,即说:小弟弟们,你们很乖,很聪明,又听话的好小孩,我很喜欢你们!小孩子听到...
日本京都大仙寺的住持尾关宗园,是当代著名的禅师,也是有名的演说家。 由于自己的经验极有信心,有一次他接受了一...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至诚才能感通啊!如果带着虚伪的心来做人做事,就很难维持长久,迟早他人发现,自己就一钱...
详夫心者。非真妄有无之所辨。岂文言句义之能述乎。然众圣歌咏。往哲诠量。非不洞明。为物故耳。是以千途异说。随顺...
我们要随时观照自己,检视是否有贡高、我慢的习气,如果有,就一定要修正。 想改掉骄傲的毛病,首先要懂得谦虚的哲...
智欣(梁钟山宋熙寺)[《续高僧传》卷五]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欣。姓潘。丹阳建康人也。稚而聪警禀怀变躁。率尔形仪过无修整。年七八岁。世间近事经耳不妄。曾入栖静寺正值上讲。闻十二因缘义。云生死轮转无有穷已。便慨然有离俗之志。他日即就栖静僧审禅师求出家焉。笃好博学多集近事。师训之曰。观汝神明人非率尔。所可习学皆非奥远何耶。答曰。欲广其节目耳。及具足后。从东安寺道猛听成实论。四遍虽周未曾注记。结帙而反亭然独悟。莫与为群不交当世。无因得参其门者也。及至讲说文义精悉。四众推服。听者八百余人。陈心序事贵在可解不务才华有异流俗。客问未申酬答已罢。皆美其丰赡名重四海。齐永明末。太子数幸东田。携诸内侍亟经住寺。欣因谢病钟山居宋熙寺。确然自得不与富贵游往。行不苟合交不委亲。嚫施之物构改住寺。以天鉴五年卒。春秋六十一。葬于山墓。
上篇:法护(梁杨都建元寺)[《续高僧传》卷五] | 下篇:僧若(梁吴郡虎丘山)[《续高僧传》卷五] |
三施之一,即以自己所闻知的佛法去向人演说。...
显本
九帖
转依六种
开示悟入
外道有二种杂染根本
末那
自在等因宗
见慧相摄四句分别
有漏果
性宗
碱水喻经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大藏经】佛说阿弥陀经

始于立心,得于人和,顺于天道,成于勤恳

昼夜经行念佛需要注意什么

念佛是要为你的死后做准备
减程送水

再也不会有比跌跤更糟的事了
做人和学佛都要有真诚心

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