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譬喻)谓迷妄诱心,自迷执入迷执无些利益也。杂阿含经十曰:譬如士夫从闇而入闇,从冥入冥。从粪厕出堕粪厕,以血...(物名)资佛前香费之钱也。敕修清规知殿曰:施主香钱,不得互用。...梵语 bhiksu 之意译,指比丘。比丘为杜绝一切生业以清净活命,乃向信徒乞食,以之维持色身,故称乞士。[大智度论卷...【思心所】 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思是意志作用,《成唯识论》曰:‘谓令心造作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术语)四法界之一。谓诸众生虽有色身等之别,然皆为同一体性也。...(佛名)提婆达多未来成道时之佛名也。彼既生堕无间地狱,当时弟子皆以彼为极恶人。佛言彼为权者。往昔为阿私仙时受...【摄受因】 p1458 瑜伽五卷十页云:依无间灭因依处,及依境界、根、作用、士用、真实见、因依处,施设摄受因。所以...【三门毗钵舍那】 p0207 瑜伽三十卷十二页云:云何三门毗钵舍那?一、唯随相行毗钵舍那。二、随寻思行毗钵舍那。三...谓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三和合故生触。乃至意及法为缘生意识。三和合故生触。是名六处缘触。 复次眼及色为缘生眼识。...(堂塔)梵语塔,一译庙。梵汉双举曰塔庙。玄应音义六曰:或作塔婆,或云兜婆。正言窣睹波,此译云庙。法华经见宝塔...宋代临济宗黄龙派僧。福州(福建)长溪人,俗姓姚。号佛心,世称佛心本才。生卒年不详。受具足戒后,游历诸方,先后...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印光大师校印本)...
百丈禅师的从林二十法则中说:从林以无事为兴盛,修行以念佛为稳当。精进以持戒为第一。精进以持戒为第一被排到第三...
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子之外,也具有住持佛法、宏扬佛法的作用,而与佛、法并列为三...
众生疑惑从何而来? 首先我们的疑惑是从二元对待的思维方式中产生的,但妙明本心是绝待的、无分别的,由一念无明妄...此次北来讲经,辱承诸位欢迎,并聘为本会名誉会长,不胜感谢之至!本会创立,专以提倡戒杀放生为务,圆瑛无任赞同!...
我们一般人的生活情态,从早上睁开眼睛离开床铺,到晚间再回到床铺上闭目睡觉,你一天到晚忙的是什么东西?忙的可不...
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方法。有时候修行是依着《占察忏法》拜的占察忏,这只是修行的初步,并不是我们拜了忏,就是修行。...
师父说:什么是佛?可以有很多种答案,那我试举一种。有个小和尚,他突然想起来问他的师父:师父,请您老人家告诉我...
过去有一句话叫: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有四个人在一起谈个人的理想。其中有个人说,我最...
昙曜(魏北台石窟寺恒安沙门)[《续高僧传》卷一]
【历代名僧辞典】
释昙曜。未详何许人也。少出家。摄行坚贞风鉴闲约。以元魏和平年。住北台昭玄统。绥縎僧众。妙得其心。住恒安石窟通乐寺。即魏帝之所造也。去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周山谷北面石崖。就而镌之。建立佛寺。名曰灵岩。龛之大者。举高二十余丈。可受三千许人。面别镌像穷诸巧丽。龛别异状骇动人神。栉比相连三十余里。东头僧寺恒共千人。碑碣见存未卒陈委。先是太武皇帝。太平真君七年。司徒崔皓邪佞谀词。令帝崇重道士寇谦之。拜为天师。弥敬老氏。虔刘释种。焚毁寺塔。至庚寅年。大武感致疠疾方始开悟。兼有白足禅师。来相启发。帝既心悔。诛夷崔氏。事列诸传。至壬辰年。太武云崩。子文成立。即起塔寺。搜访经典。毁法七载。三宝还兴。曜慨前凌废。欣今重复。故于北台石窟。集诸德僧。对天竺沙门。译付法藏传并净土经。流通后贤。意存无绝。时又有沙门昙靖者。以创开佛日。旧译诸经并从焚荡。人间诱道凭准无因。乃出提谓波利经二卷。意在通悟。而言多妄习。故其文云东方泰山。汉言代岳。阴阳交代故。谓代岳出于魏世。乃曰汉言。不辩时代。斯一妄也。太山即此方言。乃以代岳译之。两语相翻。不识梵魏。斯二妄也。其例甚众。具在经文。寻之可领。旧录别有提谓经一卷。与诸经语同。但靖加五方五行。用石糅金。疑成伪耳。并不测其终。隋开皇关壤。往往民间犹习提谓。邑义各持衣钵。月再兴斋。仪范正律。递相鉴检。甚具翔集云。
上篇:宝唱(梁扬都庄严寺金陵沙门)[《续高僧传》卷一] | 下篇:菩提流支(魏南台永宁寺北天竺沙门)[《续高僧传》卷一] |
(名数)每月有两回六度之讽经也。初二日为土地堂,初三日为祖师堂,初四日为火德神,初五日为韦天将军,初六日为普...
以血洗血
香钱
乞士
思心所
理法界
天王如来
摄受因
三门毗钵舍那
六处缘触
塔庙
本才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精进以持戒为第一

为什么出家人不能礼敬白衣

信属般若慧,疑为诸罪根
圆瑛法师《放生开示》

人类普遍的一种的悲哀

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门,都以这个为第一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