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Vinaya,新云毗奈耶。旧云毗尼。律藏之梵名也。楞严经曰:严净毗尼,弘范三界。疏曰:毗尼,此云善治,亦即...(术语)无系属之关系也。无心识之攀缘也。止观一曰:常境无相,常智无缘。...【识非识住】 p1434 瑜伽五十四卷三页云:又复诸识、自性非染。由世尊说:一切心性、本清净故。所以者何?非心自性...(术语)转论王之高座也。四分律三十六曰:一处有大众来集说戒者,声音大小,众不悉闻。诸比丘往白佛。佛言:自今已...【持戒威力】 p0850 瑜伽三十七卷十四页云:持戒四相者:谓诸菩萨、受持清净身语律仪,能断犯戒、戒所对治。是...指依自己之思虑分别而立之见解。与智慧有别,智慧乃般若之无分别智,为离思虑分别之心识。惟作佛知见、知见波罗蜜时...(术语)称如来以种种善巧之神变悦可众心而摄化之之作业也。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佛又告金刚手:诸如来有意生名业作...临济宗门下之意。又作济门、济宗。临济宗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以临济义玄(?~867)为宗祖。此宗禅风自由活泼,为...一般指创教者、主持宗教教团者。佛教系由释迦牟尼佛所创说,故释迦牟尼佛为佛教教主,普通敬称为“大恩教主”。又指...1、净土和秽土。净土是诸佛清净的国土;秽土是众生污秽的国土。 2、报土和化土。报土是诸佛报身所住的国土;化...即阿罗汉果。阿罗汉,系梵语 arhat 之音译,意译则作应、应供,即谓断尽一切烦恼,具足应受人天供养之福德者;故称...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古人最初发心,真正为生死大事,决志出离,故割爱辞亲,参师访友,历尽艰辛,心心念念,只为己躬下事未明,忧悲痛切...
大愿力行无胆怯 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 这是《佛国记》(又称《法显传》、《历游天竺记》等)开篇的第一句话,...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这里贫是指无财,耗是家破。多逢,是说不善之人,处处遭遇的处境。忧愁生于内心,患难产生于...世间有许多事情人们认为确确实实,实际上是一种的错觉而习于为然。或是错误自己还不知道。譬如自古人们以为,太阳绕...问: 请问,我想每天诵念一部经:《普贤行愿品》或《无量寿经》。如遇到佛经中的经文意思我还看不明白,我是否要搞...佛所说的一切法门,都能了生死,证菩提,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是,由于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机各异。如同治病,心...《首楞严王三昧》它所破的当然是烦恼。我们刚刚讲过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或者讲妄想...问: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但病苦缠身,临命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大安法师答: 信愿称名的净业行人...
道儒(齐兴福寺)[《高僧传》卷十三]
【历代名僧辞典】
释道儒姓石。渤海人。寓居广陵。少怀清信慕乐出家。遇宋临川王义庆镇南兖。儒以事闻之。王赞成厥志。为启度出家。出家之后蔬食读诵。凡所之造皆劝人改恶修善。远近宗奉遂成导师。言无预撰发向成制。元嘉末出都止建初寺。长沙王请为戒师。庐承相伯仲孙等。共买张敬儿故庙为儒立寺。今齐福寺是也。儒以齐永明八年卒。年八十一。时闲心寺有释僧喜。亦善唱说。振誉于宋末齐初。
上篇:慧芬(齐兴福寺)[《高僧传》卷十三] | 下篇:慧重(齐瓦官寺)[《高僧传》卷十三] |
阿耨达,梵名 Anavatapta,巴利名 Anotatta。相传为阎浮提四大河之发源地。又作阿耨大泉、阿那达池、阿那婆答多池、...
毗尼
无缘
识非识住
转轮高座
持戒威力
知见
如来舞
济下
教主
二土
应果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古人最初发心,真为生死大事

法显大师历时十五年的西行求法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