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合治之相)僧祇五种:……二者数犯五众戒。”资持记释云:“二中,五众即是五篇。”(事钞...(人名)唐洪州黄檗山希运,闽人,身量矮小,额间隆起,号为肉珠。倜傥不羁,真大乘之器。依一姥劝,见百丈山海禅师...亦名:衣作净之意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五分,所以净者,异外道故;令与俗别;三种记故,失则易觅。”资持记释云...(杂语)禅录之语。家中常有之物,家常之茶饭等。...即福德、智德二者。以此二德为资益己身之粮,得证佛果,故称资粮。(一)福德资粮者,谓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即六...全一卷,或二卷。印度德慧法师(梵 Gunamati,求那摩底)作,南朝陈代真谛译。又称求那摩底随相论。收于大正藏第三...指从山中砍下而不加细工修饰之木杖。碧岩录第十八则(大四八·一五八上):“雪窦着语云:‘山形拄杖子(中略),无...(术语)五乘之一。修六度之行,圆满二利,而到佛果之乘教也。...(职位)为不执实务而在侍者之职者,即名誉侍者是也。...(术语)观一切诸法,观其体空无性,如梦幻如露亦如电之观法也。...梵名 Sijhapura。位于北印度之古国。大唐西域记卷三载,僧诃补罗国周三千五、六百里,西临信度河(印度河)。此国之...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上天在赐给你福之前,往往先派给你祸。 如果你在祸面前心平气和,懂得反躬自省,那么你就...
执著有往生的事相,虽然不了解无生的道理,但老实念佛,叫颛蒙念佛,还有往生的利益,只是品位不怎么高而已。 但如...
佛教讲,我们造业的方式有三种:身、口、意。口业占了我们造业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持不妄语戒是多么的重要。不妄语...问: 请法师开示科技与宗教的关系,确切地说,与佛教的关系。 大安法师答: 现在是一个科技时代,每个国家都非常重...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品,又称为道具,一般以...有个弟子曾经问我:『师父,我很积极,可是我也很急,因为我总是想用很短的时间做很多事。每次一件事还没做完,就老...
有位大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忙人的时间最多。 为什么忙人的时间反而最多?我想,是因为越忙的人呢,他做了这个事儿做...
临近年关,各大寺院都陆续开展起精进办道的打七修行。打七怎么打?印光大师在《文钞》中多有开示 苏州报国寺,是占...
慧芬(齐兴福寺)[《高僧传》卷十三]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慧芬。姓李。豫州人。幼有殊操十二出家。住谷熟县常山寺。学业优深苦行精峻。每赴斋会常为大众说法。梁楚之间悉奉其化。及魏虏毁灭佛法。乃南归京师。至乌江追骑将及。而渚次无航。芬一心念佛。俄见流船忽至。乘之获免。至都止白马寺。时御史中丞袁愍孙。常谓道人偏执未足与议。乃命左右令候觅沙门试欲语之。会得芬至。袁先问三乘四谛之理。却辩老庄儒墨之要。芬既素善经书。又音吐流便。自旦之夕袁不能穷。于是敬以为师。令子弟悉从受戒。芬又善神咒所治必验。后病笃服丸。人劝之以酒。芬曰。积时持戒宁以将死亏节。乃语弟子云。吾其去矣。以齐永明三年卒于兴福寺。年七十九。临终有训诫遗文。云云。
上篇:昙光(宋中寺)[《高僧传》卷十三] | 下篇:道儒(齐兴福寺)[《高僧传》卷十三] |
又名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因此六法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之境,故名六境。...
五众戒
希运
着新衣戒衣作净之意
家常
二种资粮
随相论
山形拄杖
菩萨乘
不厘务侍者
体空无生观法
僧诃补罗国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祸兮,福之所倚

偏执无生之理,轻视往生之事

如何在不同场合守住妄语戒
大安法师:科技与宗教的关系

比丘十八物
圣严法师《赶而不急》

自造业自受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