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指住于阿弥陀佛净土之菩萨、声闻众。即当其往生净土之际,无须假借母胎,得直接从清净之莲花化生,具有七种净法,故...梵语 āryāstāvgika-mārga。八种求趣涅槃之正道。又作八圣道、八支正道、八圣道分、八道行、八直行、八正、八道...(术语)法华经方便品偈曰: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台家释之曰:正者,对傍而言。直者,对曲而言。非通别...破落,指破戒律而堕落之意。谓不持身分之僧,即失去自觉之僧,犹如不持家产之破落户。 p4235...【离间语罪】 p1425 瑜伽五十九卷十七页云:复次若以实事毁呰于他,为乖离故,而发此言;名离间语。或以不实,假合...【灭智】 p1211 显扬二卷十六页云:七、灭智。谓于有漏诸行灭中、灭静妙离思惟,若知若见。余如前说。 二解 入阿毗...(书名)阿毗达磨俱舍论之略称。世亲作。唐玄奘译。三十卷。阿毗为对。达磨为法,俱舍为藏。六足发智婆沙等萨婆多部...四十五卷。清代僧白岩净符编。康熙三年(166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五册。编集自佛祖至南岳下三十三世、青原下三...【不善心死】 p0323 瑜伽一卷十四页云:云何不善心死?犹如有一,命将欲终,自忆先时串习恶法;或复由他令彼忆念。...【显色】 p1466 瑜伽一卷六页云: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暗、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又云:...苦者,逼恼身心之谓。二苦乃内苦及外苦。(一)内苦,即四百四病之身苦与忧愁、嫉妒等心苦。(二)外苦,恶贼虎狼之害与...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僧伽吒经...
《法苑珠林》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朝时,洛阳有一位居士,姓王,因为受五戒,所以被称为王五戒。这个人在当地...一、因果的普遍性 世无无因之果,亦无无果之因。喻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声和则响顺,形直则影端。此举世亲知亲见...
要看清自己的缺点是很不容易的,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没有杀人放火,没有做土匪强盗,当然是个好人,怎么会有什么缺...
光绪十六年(1890年)冬,印光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领略了关外的冰雪世界。次年返回北京,住圆广...问: 有些人说修学佛法,没有传承不能成就,请问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如何成就? 大安法师答: 修学佛法,没有传...
憨山大师(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县(今属安徽)人。父亲姓蔡讳彦高,母亲洪氏。 母亲生平...能够放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脱的人。 放得下的人,应该先放下自己,其次放下周遭所有的一切。所...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
志道(齐钟山灵曜寺)[《高僧传》卷十一]
【历代名僧辞典】
释志道。姓任。河内人。性温谨。十七出家止灵曜寺。蔬素少欲。六物之外略无兼畜。学通三藏尤长律品。何尚之钦德致礼。请居所造法轮寺。先时魏虏灭佛法。后世嗣兴而戒授多阙。道既誓志弘通不惮艰苦。乃携同契十有余人。往至虎牢。集洛秦雍淮豫五州道士。会于引水寺。讲律明戒更申受法。伪国僧禁获全道之力也。后还京邑。王奂出镇湘州。携与同游。以永明二年卒于湘土。春秋七十有三。时京师瓦官寺又有超度者。亦善十诵及四分。着律例七卷云。
上篇:道营(宋京师闲心寺)[《高僧传》卷十一] | 下篇:法颖(齐京师多宝寺)[《高僧传》卷十一] |
【自性差别】 p0598 瑜伽八十一卷十四页云:此中自性差别者:谓色自性、有十色处差别。受自性、有三受差别。想...
净华众
八正道
正直舍方便
破落僧
离间语罪
灭智
俱舍论
宗门拈古汇集
不善心死
显色
二苦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受驴身偿债五年
印光大师《因果》

看清自己的缺点是很不容易的

愿将娑婆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
大安法师:修学净土是否也需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