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须弥,原指古印度宇宙观中,位于一世界中央之须弥山,转喻为极大之意;芥子,原系芥菜之种子,其体积微小,故以之比...(菩萨)Mahā-samantabhadra,译曰大普贤。仁王护国经道场念诵仪轨曰:摩贺此云大也,三漫多此云普也,跋捺罗此云...(杂名)名禅法。又名禅院。宋高僧传十二庆诸传曰:南方谓之丛林者,翻禅那为功德丛林也。...指密教金刚界大日如来说法之处。“不坏金刚”系总叹诸尊常住身,“光明心”系赞叹其心之觉德,“殿”为明身心互为能...【显相分别】 p1467 世亲释四卷十七页云:显相分别者:谓眼识等、幷所依识、显现似彼所缘境相、所起分别。有所分别...谓顺应法性平等之道理所说之法,而非针对众生之根机所说的善巧权实之法,称为平道教。为唐初印法师或敏法师所立二教...【水海与生死海不同分】 p0383 瑜伽九十卷十三页云:由三种相,当知水海与生死海,而不同分。何等为三?一者、自性...(术语)Samanantara,译曰等无间缘。四缘之一。唯识述记四末曰:三是等义,摩是无义,难咀啰是间义。...(杂语)Bhadanta,译曰大德,佛之别号。智度论二曰:婆檀陀,秦言大德。...小乘者,对大乘而言。乘者,运载之义,以喻能乘人而到其果地之教法也。有一乘乃至五乘之别。言小乘者,小根小机所乘...(经名)三卷,唐不空译。佛在祇园,莎底苾刍为众破樵,为黑蛇所螫,不堪苦痛。阿难白佛求救,佛为说大孔雀明王神咒...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普贤行愿品...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二〇一八年之秋,是我人生所走过的五十六个春秋中经历悲欢离合的一段日子。 十月十一日,我参加了乐至县报国寺第二...药师七佛: 南无善名称吉祥王如来 南无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 南无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 南无无忧最胜吉祥如来 南...
龙树菩萨大约出生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天竺的婆罗门种姓。龙树天资特别聪明,在很小的时候,听婆罗门诵读《吠陀》...我们来看这部经,题目叫《佛说八大人觉经》,东汉安世高翻译,他是安息国人,安息国就是现在的伊朗高原。沙门是一个...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若不断杀生,出不了三...过去佛陀在王舍城的灵鹫山说法时,摩竭国阿阇世王统领着五百个小国;其中,越只国生活富乐,出产许多珍宝,但因不顺...
当释迦牟尼佛在讲了《法华经》之后,稀有难遭,极为殊胜,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一切都授记成佛。当时有很多他方世界...
人在世间,如自己平时尚未修行到生死自主的程度,或根本不曾修行也不知道要修行,到临命终时都需要他人帮忙助念,那...
普恒(宋蜀安乐寺)[《高僧传》卷十一]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普恒。姓郭。蜀郡成都人也。为儿童时常于日光中见圣僧在空中说法。向家人叙之。并未之信。后苦求出家。止治下安乐寺。独处一房不立眷属。习靖业禅善入出住。与蜀韬律师为同意。自说入火光三昧。光从眉直下至金刚际。于光中见诸色像。先身业报颇亦明了。宋升明三年卒。春秋七十有八。未亡月日忽与亲知告别。竟无戚颜。时人谓是戏言。将终之日微有病相。唯俗家一奴看之。明旦平坐而卒。奴不解强取卧之。尸竟不申。众僧来见便令坐之。手屈三指其余皆申。众僧试取捋之。亦随手即申。申已复更屈。生时体黑死更洁白。于是依得道法阇维之。薪[卄/积]始然便有五色烟起殊香芬馥。州将王玄载乃为之赞曰。大觉眇无像。悬应贵忘靖。一念会道场。空过万劫永。信心虚东想。遇圣藻西影。妙趣澄三界。传神四禅境。俗物故参差。真性理恒炳。韬光寄浮世。遗德方化迥。
上篇:道法(宋成都)[《高僧传》卷十一] | 下篇:法晤(齐武昌樊山)[《高僧传》卷十一] |
凡二十卷。又称善恶业报论。唐代显庆四年(659)道世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对本书之撰者,自古有二说:一说道...
须弥入芥子
摩贺三漫多跋捺罗
功德丛林
不坏金刚光明心殿
显相分别
平道教
水海与生死海不同分
三摩难咀啰
婆檀陀
小乘
佛母大孔雀明王经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以病苦作佛事,将病房当闭关房
最适合穷人称念的药师七佛

龙树菩萨的故事
明海法师《八大人觉经》

为何佛弟子把吃素看得那么重要
越只国不可攻伐之因缘

阿弥陀佛也是古佛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