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须弥,梵名 Sumeru,巴利名同。又作苏迷卢山、须弥卢山、须弥留山、修迷楼山。略作弥楼山(梵 Meru)。意译作妙高山...(地名)国名。其国生摩达那果,故名。...(行事)即法乐也。法事之后,以诗歌之朗咏等而游也。...九无学之一,二十七贤圣之一。此种阿罗汉所得三昧之种种因缘不败坏,故称不坏相。即中阿含卷三十福田经所说之不动法...【观察施物】 p1469 瑜伽七十四卷二十一页云:观察施物者:谓观察受用、胜于积聚;观察惠施、胜于受用。何以故?若...指完成剃度而未列入等级之一般僧侣。与“凡僧”同义。又未嗣法之僧亦称平僧。[莹山清规卷上月中行事](参阅“凡僧...【分别】 p0384 瑜伽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分别?谓想蕴。 二解 瑜伽七十二卷五页云:何等为分别?谓三界行中所有心...(术语)佛之身口意三业也。佛以三业碾摧众生之惑业,故云三轮。非下地之所测,故云三密。【又】一、神通轮,又云神...(天名)Vajrapāṇibalin,译曰金刚力士。或坛经曰:跋阇罗波尼,梁言金刚。婆里卑,梁言力士。...佛乘宗要论曰:小乘的宗要,为超出世间的,则必先将一切世间之法打破。欲求打破,必先了知。了知矣,打破矣,而后可...(术语)诸佛如来自般若波罗蜜多生。般若波罗蜜多为诸佛之母,故称佛母。...(印光大师校印本)...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无作妙力自在成就。 是名指的是以上的三十二应身。这三十二应身具足两...人的情感总是希望有所得,以为拥有的东西越多,自己就会越快乐。所以,这一人之常情就迫使我们沿着追寻获取的路走下...
忏悔,在佛教来说,是有方法的;也唯有讲究方法;依靠着正确的方法来忏悔,才能达成预定的目标。 忏悔除了有改过向...问: 是否身体上任何不适宜、病痛,如感冒、着凉等一丝丝微小的病痛都是冤家债主所致? 大安法师答: 这不一定。你...
山里的农场住着祖孙俩,每天早晨,爷爷都会早早起来,在餐桌旁诵读一本圣典。孙子也照样学样地在一旁模仿。 一天孙...
要把你所学的佛法运用到你日常生活当中,不要让佛法跟生活脱节了,成了两条并行线。 我在这里拜忏与你在公司上班一...2006年11月9日,这一天正是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圣严师父在纽约东初禅寺向信众讲述与法鼓山关系密切的观世音菩萨...佛陀时代,有一位力大无穷的驼骠比丘,随佛出家后,精进行道,威德具足,证得阿罗汉果。由于驼骠比丘时常发心营办僧...
法晤(齐武昌樊山)[《高僧传》卷十一]
【历代名僧辞典】
释法晤。齐人。家以田桑为业。有男六人普皆成长。晤年五十丧妻。举家郁然慕道。父子七人悉共出家。南至武昌履行山水。见樊山之阳可为幽移之处。本隐士郭长翔所止。于是有意终焉。时武昌太守陈留阮晦。闻而奇之。因为剪径开山造立房室晤不食粳米常资麦饭。日一食而已。诵大小品法华。常六时行道。头陀山泽不避虎兕。有时在树下坐禅。或经日不起。以齐永明七年卒于山中。春秋七十有九。后有沙门道济。踵其高业。今武昌谓其所住为头陀寺焉。
上篇:普恒(宋蜀安乐寺)[《高僧传》卷十一] | 下篇:僧审(齐京师灵鹫寺)[《高僧传》卷十一] |
指能污染真性之色、声、香、味、触等五尘。观普贤菩萨行法经(大九·三九一下):“眼根因缘,贪着诸色,以着色故,...
须弥山
摩达
功德游
不坏相
观察施物
平僧
分别
三轮
婆阇罗波尼婆里卑
小乘之宗要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观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功德妙用是怎么来的
进退从容,积极乐观

佛教的三种忏悔方法
病痛是否都是冤家债主所致

世上没有无用功,竹篮打水也不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