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南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募集僧俗共行净住之法,称为净住社。净住,为布萨(梵 posadha)之意译,即于每半月集会讲说戒...即指五念门。五念门者,乃净土论所说,念阿弥陀佛五种之门。门,为入出之义,以前四念为入于安乐净土之门所得之功德...(杂名)半开而将满开之莲华也。秘密念佛抄曰:观音手执未敷莲,作开敷势,即此表示也。...(术语)谓如尘数多量之世界也。因明大疏序曰:应物机于双树,至教浃于尘洲。...指法华经。法华经乃如来所证之法,其法真实清净;相对于二乘之不究竟,故称真实,烦恼束缚尽去,故称清净。于法华经...【离欲四句分别】 p1430 法蕴足论五卷十六页云:一、有一类补特伽罗,于诸欲境,身离非心。谓如有一,剃除须发,披...(术语)作乐以供养三宝也。法华经(方便品)偈曰: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名数)理趣经所说普贤之根本真言十七字句,即十七尊之种子也。...【答摩】 p1187 此数论外道三德之一。唯识述记四卷二十一页云:梵云答摩,此名为暗。钝暗之暗。...(术语)佛菩萨之善计,化教行邪道之众生也,如灯光梵志,和须密多女等。...为世尊过去世之受业师。据般舟三昧经三卷本至诚佛品载,昔时和轮比丘从至诚佛受持般舟三昧。世尊于其时为刹帝利种国...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我们常会讲到过去七佛。这七尊佛是指现在贤劫已经出现的四尊佛: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再加...问: 念佛的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呢? 常敏法师答: 是每个人与阿弥陀佛的缘分不一样。所以表现各不相同。南无...
一 出家要真参禅,参透未生以前; 一日凡躯脱落,灵光普应人天。 二 出家要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 念到不念而念,...王辉在上大学的时候,和阿梅相爱,两人感情很好。毕业时却因为一些误会,两人分手了。 几年后,王辉经人介绍认识了...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土的方法。有些人说:我的根器不行,不能修十大愿王,怎么办呢...
净土宗大德蕅益大师开示: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若放自心未来诸佛,即真念佛三昧;修此念佛...问: 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心平法师答: 谈起抱怨,我就会联想起中医《黄帝内经》里面所讲的怒伤肝、喜伤心、忧...1、虚心: 常人不解善恶,不畏因果,决不承认自己有过,更何论改?但古圣贤则不然。今举数例:孔子日:五十以学易,...
僧含(宋京师灵味寺)[《高僧传》卷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僧含。不知何许人。幼而好学笃志经史及天文算术。长通佛义数论兼明。尤善大涅槃。常讲说不辍。元嘉七年新兴太守陶仲祖立灵味寺。钦含风轨请以居之。含勖众清谨三业无亏。后西游历阳弘赞正法。江左道俗响附如林。时任城彭丞着无三世论。含乃作神不灭论以抗之。使夫见闻之者莫不将坠而更兴矣。又着圣智圆鉴论无生论法身论业报论及法华宗论等。皆传于世。顷之南游九江大阐经法。琅琊颜峻时为南中郎记室参军。随镇浔阳。与含深相器重造必终日。含尝密谓峻曰。如令谶纬不虚者。京师寻有祸乱。真人应符属在殿下。檀越善以缄之。俄而元凶构逆。世祖龙飞。果如其言也。后平康无疾。忽告众辞别。至乎明晨奄然已化。时人谓之知命。时又有释道含者。亦学解有功。着释异十论云。
上篇:昙无成(宋淮南中寺)[《高僧传》卷七] | 下篇:僧彻(宋江陵瑟琶寺)[《高僧传》卷七] |
【因缘】 p0591 瑜伽五十一卷十七页云:云何因缘?谓诸色根、根依、及识,此二、略说能持一切诸法种子。随逐色...
净住社
入出功德
未敷莲华
尘洲
真净大法
离欲四句分别
音乐
十七尊
答摩
逆化
和轮比丘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悲华经

为什么这七尊佛常常被放在一起
念佛感受有深有浅是什么原因

祖师训诲出家三十要则
夫妻之间多留一些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