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蕴足论五卷十六页云:一、有一类补特伽罗,于诸欲境,身离非心。谓如有一,剃除须发,披服袈裟,正信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所受诸欲,数复发起猛利贪爱。彼身出家,心犹未出;是名于欲身离非心。二、有一类补特伽罗,于诸欲境,心离非身。谓如有一,虽有妻子,受用上妙田宅卧具香鬘璎珞衣服饮食,受畜种种金银珍宝,驱役奴婢僮仆作使,或时发起打骂等业;而于诸欲,不生耽染;不数发起猛利贪爱。彼身在家,其心已出;是名于欲心离非身。三、有一类补特伽罗,于诸欲境,身心俱离。谓如有一,剃除须发,披服袈裟,正信出家,身参法侣;于诸欲境,心无顾恋;不数发起缘彼贪爱。失念暂起,深生悔愧。彼身出家,其心亦出;是名于欲身心俱离。四、有一类补特伽罗,于诸欲境,身心俱不离。谓如有一,畜妻养子,受用上妙田宅卧具香鬘璎珞衣服饮食,受畜种种金银珍宝,驱役奴婢僮仆作使,发起种种打骂等业;复于诸欲,深生耽染;数数发起猛利贪爱。彼身心二种俱不出家。是名于欲身心俱不离。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名数)大乘唯识宗立一切法为百法,分别之为五位。...大是四大,阴是五阴,界是十八界,入是十二入。...(一)色光与心光。前者乃佛身所放之光,由眼可见;后者为佛智所发之光,以能破无明昏闇,故又称智慧光。[大智度论卷...【最后摄受】 p1155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八页云:云何菩萨于诸有情最后摄受?谓诸菩萨、于住上品成熟有情,摄受饶益;...新罗僧。又作璟兴。熊川人,俗姓水。生卒年不详。十八岁出家,研究三藏,望重一时。文武王临终时,遗命神文王以憬兴...(杂语)一切有为之诸法,浮尘不实,尘翳真性,故曰浮尘。楞严经二曰:阿难,汝未明一切浮尘幻化相。同长水疏曰:虚...【中有】 为有情转生四有之一,指死有与生有中间所受之身。此又作中阴身,据《俱舍论》卷九载,其体由极微细的物质...(杂名)Daṇḍa,又作单拏,译曰棒。演密钞八曰:焰摩怛荼印者,怛字是但字书误,但荼棒也。慧琳音义三十六曰:单...子题:下品软心、下品软心、下品心、中品心、上品心、毗跋律、小菩萨、大菩萨行、三聚戒、聚、小乘七聚从教以论、菩...又作四运心。谓心识之运转与进展有四种过程。摩诃止观卷二上(大四六·一五中):“初明四运者,夫心识无形不可见,...(杂名)指人之心,即肝脏。...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在唯识的教法当中,把胜义的道理分成四种: 第一个,世界胜义。世界胜义主要是一种人天乘的道理,讲到世间的因果关...
我在观音寺认识一个师兄,曾经和我一起住过,40多岁时,就因病去世了,在集美医院。他是外地人,去世后亲人也不管他...问: 一、在修行的过程中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二、怎样才能增长智慧、增强记忆力? 宏海法师答: 首先一个一心不乱...一般我们厌离娑婆,要观照这个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包括把他人的痛苦也观照为自己的痛苦才能生出厌离心。可能...
问: 弟子想受五戒,又害怕犯了戒律尤其是妄语,所以迟迟不敢受戒怎么办?受五戒是否很重要?受了五戒之后是否可以...
从此大文第二,便显余义。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诸天初生,三、明欲生乐生也。此即第一,明六天行淫。论云:如是所...一、栖守道德 毋依权贵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问: 抱怨对身心有什么影响? 心平法师答: 谈起抱怨,我就会联想起中医《黄帝内经》里面所讲的怒伤肝、喜伤心、忧...
离欲四句分别
【法相辞典】
【离欲四句分别】 p1430
上篇:离欲退有十种 | 下篇:识蕴差别五种 |
【舍多寿行】 p0975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巻三页云:云何苾刍舍多寿行?答:谓阿罗汉、成就神通,得心自在。如前布...
百法五位
大阴界入
二种光明
最后摄受
憬兴
浮尘
中有
但荼
受具戒三品心
四运
摩奴沙心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以真空妙有来调伏内心,这才是真正的阿练若

【推荐】你下辈子的房子买在哪里
如何让自己一心不乱,增强记忆力
睡在棺材里的人

怕犯戒,所以迟迟不敢受戒该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