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遮罗地】 秦言动。大品遮字门,入诸法行不可得故。论曰:即知一切法不动相。华严唱室者字时,名于一切众生界...为佛菩萨名号之敬称。后世亦用以称祖师之名号。 p6758...一佛的净土。通常是指阿弥陀佛的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风奋迅三昧之略称。乃指能兴起大风之禅定。三昧,为禅定之异称。起猛烈之风,分散身体诸部分之禅定,称为风三昧。摩...(术语)胎藏界曼荼罗之中台八叶院也。赤肉者众生之肉团心,即心藏也。此中台八叶者,为三密瑜伽成就众生肉团心开敷...【饮食粗重】 p1250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饮食粗重者:谓极多少食;于方便行,无堪任性。...指众生所起之有无、断常等偏邪见解。众生抱存此等偏邪见解,不得诸法之实相,而起迷倒之业,轮回于生死,故喻之为病...梵名 Nidānamātrkā。凡十卷。唐代义净译。为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之略称。又作根本有部尼陀那、根本有部目...(术语)起信论所明六粗之一。依妄执于诸法上立虚假之名字,种种计度分别也。...(公案)临济录曰:临济问僧: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原为一切衣服之总称,于佛典中,则统称僧尼所著用之袈裟、覆肩、裙类等法衣。长阿含卷二游行经(大一·一二中):“...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基本上,我们凡夫对人生的因缘的观察,跟佛法所谓的因缘观,是有所不同的。我们凡夫用自己的妄想执着观察人生的时候...
应该怎么改造我们内心世界呢?我们应该要成就三种力量: 第一个,你要有 誓愿力 ,就是菩提心。我们必须在生命当中...问: 师父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此不是违背因果论,往昔禅师误说不落因果,而受五...
《法华经》把佛陀的智慧分成权法妙、实法妙,权实不二。 那么什么是权法呢?权法就是在因缘上的修证。佛陀为了满足...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是民国时期佛门的两颗巨星,他们之间的殊胜因缘,在佛门中流传甚...
在大乘佛法的内涵当中,讲到宇宙间有两种力量是特别的殊胜广大:一个是我们内在心灵的力量,一个是外在佛陀的力量。...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
东晋末年,在长期的分裂与战乱中,随着慧远大师的到来,一朵光彩夺目的大白莲花在古老的庐山蓦然绽放。白莲社的诞生...
法遇(晋荆州长沙寺)[《高僧传》卷五]
【历代名僧辞典】
释法遇。不知何人。弱年好学笃志坟素。而任性夸诞谓傍若无人。后与安公相值忽然信伏遂投簪许道事安为师。既沐玄化悟解非常。折挫本心谦虚成德。义阳太守院保闻风钦慕。遥结善友修书通好。施遗相接。后襄阳被寇。遇乃避地东下。止江陵长沙寺。讲说众经。受业者四百余人。时一僧饮酒废夕烧香。遇止罚而不遣。安公遥闻之。以竹筒盛一荆子。手自缄封。题以寄遇遇。开封见杖。即曰。此由饮酒僧也。我训领不勤远贻忧赐。即命维那鸣槌集众。以杖筒置香橙上。行香毕。遇乃起出众前。向筒致敬。于是伏地。命维那行杖三下内杖筒中。垂泪自责。时境内道俗莫不叹息。因之励业者甚众。既而与慧远书曰。吾人微暗短不能率众。和上虽隔在异域。犹远垂忧念。吾罪深矣。后卒于江陵春秋六十矣。
上篇:昙翼(晋荆州长沙寺)[《高僧传》卷五] | 下篇:昙徽(晋荆州上明)[《高僧传》卷五] |
(术语)又云三三昧观。观念三平等也。即入我我入观。又,行者正念诵之初,作入我我入之观,谓之三平等观。...
遮罗地
宝号
一佛净土
风三昧
赤肉中台
饮食粗重
偏病
尼陀那目得迦
计名字相
临济四喝
衣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这个是你学唯识最重要的功课

要改造内心,就要培养这三种力量
大安法师:往生后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是不是违背因果

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

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感应道交的先决条件
食存五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