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禅林用语。洒洒,形容心不迷惑;落落,谓不停滞于物。即心不执着,远离所有束缚与染污,不拘泥于物之自在境地。又表...(譬喻)迦提或鸳鸯之雌雄二鸟,常同游而不相离,以喻常与无常。苦与乐,空与不空等事理之二法,常相即而不离也。南...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日,以此八日为天地诸神与阴阳交替之日。若于此间能持斋,自...【八法具摄一切大乘】 p0085 瑜伽四十六卷十九页云:有八种法,能具足摄一切大乘。一者、菩萨藏教。二者、卽于如是...二种求之一。即希求满足诸种欲望之意。成实论卷十列举二种求:(一)求现存之诸欲,称为欲求。(二)更求后身,称为有求...(人名)根本律云:说笼拏,此翻二百亿。瞻波城有长者,豪贵。晚得继嗣,时有报者,辄赐金钱二百亿,因名其子闻二百...一理法华经玄义云一理:一理者,诸法之本体也。理性容摄,其大无外。诸法虽殊,理元是一。理虽是一,而能统贯诸法。...一切计生者,不出四种,所谓四不生,破一切生计也。 一、不自生 不自生者,万物无有从自体生,必待众缘,复次...【住舍正念正慧】 p0663 大毗婆沙论八十一卷一页云:住舍正念正慧者:舍、谓行舍。正念,谓胜善念。正慧,谓胜...(杂语)发起起立塔像,书写经典等,总关于佛道善根之人也。此人以此善根愿成佛或往生,故名为愿主,又曰本愿。无量...【成就十法堕险恶趣】 p0667 法蕴足论一卷五页云:成就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为十?一、杀...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i 1.持诵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萨心咒、亦称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问: 为什么在佛祖的说法中,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和持素,究竟有何利益。 方海权答: 戒杀、放生、持素是学习慈悲心的...
凡病有无形、有形两种。无形之病,贪、嗔、痴、爱,及一切烦恼等是;有形之病,外感内伤,及一切四大不调者是。无形...
我们信解、领纳这个理念,自然就能建立一个矢志不移的目标:将当生往生净土作为吾人斯世修行的唯一目标,不再去打其...一位风水名师,为人看坟断宅非常准确,经过调理的宅墓许多人都成了富贵。但他自己的儿孙们都不富裕,也没有一个当官...
圣保罗国际影业公司计划筹拍一部情感电影《中央车站》,把遴选演员的任务交给了年轻有为的著名导演沃尔特。其它演员...
为什么要建立正见?正见当然就是菩萨的智慧。 因为我们的生命就像无止境的水流,这个水流它是等流性的,它从过去生...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一段: 此中谨恭录《成唯识论》卷首之造论因缘,以明唯识教学...
【原文】 人初未尝死。而死之名,乃自此身体上得之。何则?以神之来而托于此,其形由是而长,故谓之生。以神之去而...
于法兰(晋剡山)[《高僧传》卷四]
【历代名僧辞典】
于法兰。高阳人。少有异操。十五出家。便以精勤为业。研讽经典以日兼夜。求法问道必在众先。迄在冠年风神秀逸。道振三河名流四远。性好山泉多处岩壑。尝于冬月在山冰雪甚厉。时有一虎来入兰房。兰神色无忤虎亦甚驯。至明旦雪止乃去。山中神祇常来受法。其德被精灵。皆此类也。后闻江东山水剡县称奇。乃徐步东瓯远瞩嶀嵊。居于石城山足。今之元华寺是也。时人以其风力比庾元规。孙绰道贤论。以比阮嗣宗。论云。兰公遗身高尚妙迹。殆至人之流。坑步兵傲独不群。亦兰之俦也。居剡少时。欻然叹曰。大法虽兴经道多阙。若一闻圆教夕死可也。乃远适西域欲求异闻。至交州遇疾终于象林。沙门支遁追立像。赞曰。于氏超世综体玄旨。嘉遁山泽。驯洽虎兕。别传云。兰亦感枯泉漱水。事与竺法护同。未详。又有竺法兴支法渊于法道。与兰同时比德。兴以洽见知名。渊以才华著称。道以义解驰声矣。
上篇:支遁(晋剡沃洲山)[《高僧传》卷四] | 下篇:于法开(晋剡白山)[《高僧传》卷四] |
【王专行放逸不守府库】 p0381 瑜伽六十一卷八页云:云何名王专行放逸不守府库?谓有国王、寡营事业,拙营事业,不...
洒洒落落
二鸟
八王日
八法具摄一切大乘
欲求
守笼那
义谛略集
四不生
住舍正念正慧
愿主
成就十法堕险恶趣
【大藏经】文殊菩萨心咒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戒杀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

心生还是病生时

【推荐】净业行人今世修行的唯一目标
行善才能得福报

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正见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