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加行不善】 p0526 集论二卷十页云:何等加行不善?谓依止亲近不善丈夫故;听闻不正法,不如理作意,行身语意恶行...(术语)又云无生法忍。不起者即无生也,断见惑而生空理,所谓得无生法忍也。空理者无生无起,故云无生法,又云无起...数者,谓于诸行一一差别,假立为数,一一差别者于一无别二三等数不应理故。...即惑、业、苦三道。用以显示为惑业所缠缚(迷)之因果关系。即依贪、瞋、痴等惑而造作善恶之业,复由此业为因而招三...(537~614)隋代僧。涿郡固安(河北)人,俗姓张。十五岁出家,从邺都之融智学涅槃经、十地经论,又修学四分律、杂...世界诸宗教皆有其象征性之器物或符号,以表达其中心思想,佛教使用之象征物颇多,然最早以空座、足迹、法轮等来象征...(物名)清制。王大臣薨。赐陀罗经被。被以白绫为之。上印藏文佛经。字作金色。...(真言)大日经疏九曰:南摩三漫多勃陀喃云云。...【烦恼略有三聚】 p1194 瑜伽五十九卷五页云:复次诸烦恼、略有三聚。一、欲界系,二、色界系,由、无色界系。问:...(杂语)唐中宗景龙初,诏天下试童行经义无滞者,度之使为僧。试经度僧自此始。见佛祖统纪五十一。...谓有苾刍。思惟断界离界灭界。由此发起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警觉寂静住性。彼作是念。我今应于顺贪顺嗔顺癡诸法...(印光大师校印版本)...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净土十疑论...
天灾人祸,随时发生,难以预料,令人不安。若常念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平安免难,念佛一声,罪灭河沙!礼佛一拜...
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为基础,以方便为究竟。《华严经》云: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大毗卢遮那成...
《法苑珠林》记载着一个故事。 说在唐朝武德年间,在大宁的地方,有一个叫贺永兴的人,因为邻家的牛践踏了他田里的...
有白昼就必定有黑夜,所以就必须要为黑夜的到来作准备;有夏天的暑热就一定会有冬天的寒冷,所以就一定要为冬天的寒...
释尊一代时教,所说一切诸法,皆为彻底解除吾人生死大患,亲证如来本地风光。法门计有八万四千,悉为对症施药。又诸...有两个孩子从家中偷了一些水果和奶制品,跑到野外去玩。那时还没有保存食物的方法,看着吃剩的食物在阳光下坏掉,他...
这个娑婆阎浮提世界,就叫堪忍。忍什么呢?忍苦,就是苦难的世界。这个世界众生能忍受苦。那他受了报了,他不忍也不...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闻法、听法压根就没他的份。六祖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是个在...
想受灭无为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想受灭无为】唯识宗所立的六种无为之一。想与受就是遍行心所中的想、受二心所,行者入灭尽定,想、受心所不起现行,有似入于涅槃,故称想受灭无为。
上篇:想心所 | 下篇:想蕴 |
禅宗公案名。又作云岩遍身手眼、云岩问道吾手眼、云岩摸枕、云岩大悲。本则公案乃云岩昙晟与道吾就“大悲菩萨之千手...
加行不善
不起法忍
数
惑业苦
靖嵩
象征
陀罗经被
阏伽真言
烦恼略有三聚
试经度僧
舍觉支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推荐】只管念佛,无不灵验

菩萨所行法门无量,以六度为其根本

牛舌与哑巴

我们怎么去为死亡做准备

持名念佛一法,事则至简至易,理则至深至妙
世界冰王的财富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