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缚,拘束之义。贪、瞋、痴等生死烦恼拘束众生而不得自在,犹如罥网之系缚人,故称为生死缚。缚为“解脱”之对称。说...【相待】 自他相待,藉以存立。如三线相待为三角,若缺一线则不能。一切之有为法,自他互待亦然。色境待眼根而为色...梵名 Kālidāsa。五世纪左右印度古典文学最盛期之文学家。活跃于笈多王朝旃陀罗笈多二世之宫廷,为发达于二世纪之...(术语)在一文中间通于上下之句而成义也。又曰义兼两向。法华文句记会本十一曰:等者两向释也。...又作三十六善神。据传说,由天帝释所遣,以保护人并接受男子女人三归之三十六善神。即:(一)弥栗头不罗婆(意译作善...禅林用语。意指绝对真理朗然呈现于一切处。同于“遍界不曾藏”一语。景德传灯录卷十八(大五一·三四八下):“雪峰...【心差别智】 p0351 瑜伽六十九卷十一页云:谓诸他心,由有贪等差别而转;名心差别。若具大威德,修所成,是修果;...(人名)Bhadrapāla,梵名曰颰陀,跋陀和,跋陀婆罗,跋陀罗波梨。或曰贤护长者,贤护菩萨,贤护大士。在家之菩萨...【周叔迦】 近代唯识学者,安徽至德人,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生,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科。民国十五年开始研...【无分别心】 此为离情念分别之心识。有二种,一为无漏之无分别心,一为有漏之无分别心。无漏之无分别心,又云无分...【二无我】 即人无我与法无我。百法明门论曰:‘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补特伽罗,意译...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普贤菩萨行愿赞...电光易灭、石火难留,逝水绝归源之路,落花无反树之期。人类日日都有讲话,而讲话虽被空气吹了,其好与坏都留在人的...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应辰,幼业儒,一日思生死事大,发心出家,遂自剪发走匡庐,礼云中敬堂和尚。 丙辰夏,予自南...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体都会庄严起来。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威德,...一切法门,都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能有成就,净土法门当然也不例外。要想有成就,必须专修,不能杂修。但是,不...
空性的智慧,它是一心三观的前方便。一个人没有经过空性智慧的教育,你很难悟入一心三观。一心三观的特点,还不在于...
这个地方问题来了,因果是隔代受报的,比方说,有些人吃素,身体不好,就怪罪吃素,说吃素让他身体不好。这个不合道...
一般来说初学者要多修止,因为你观慧薄弱。一开始先念佛拜忏,事修多一点。等到你的心慢慢收住了,再慢慢观慧。一个...善终绝对不能凭侥幸,一定要广修福慧才能达到,善终跟过去的善业有关,但最主要还是在我们今生的好德和宁静的心灵。...
解行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解行】知解与修行。解理行事也。《天台戒疏》曰:‘于出世道解而勤行,故名解行。’
上篇:烦恼杂染 | 下篇:解行地 |
(术语)使心游法界。观见万差之诸法也。晋华严经三曰:游心法界如虚空,是人乃知佛境界。...
生死缚
相待
迦里陀莎
两向释
三十六部神王
堂堂密密
心差别智
贤护
周叔迦
无分别心
二无我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割十补百

真学佛者视一切众生为父母
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
昌臻法师《一句佛号,一部经,一生成就》

人生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果,只有过程

为何有时修善反而痛苦会加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