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不净计净见】 p0333 大毗婆沙论八卷十六页云:若不净净见,于五见,何见摄?何见所断?答:取劣法为胜,见取摄。...(术语)喻法十过之一,是异喻之过也。能立者指因,凡所以设异喻者,为所立之宗与能立之因立于反对而欲遣去彼也。然...人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由于业缘的安排将去投胎,此时若其亲属为之修福,则可以转劣为胜而投生到善处去。...又称禅门。(一)禅定之门关。 (二)日本佛教用语。又称禅室。指入禅定门之人。意为禅定之门侣。即归依佛门,剃发染衣...又名四乘家。法华譬喻品中说到羊车、鹿车、牛车、大白牛车。天台宗即根据此说,而认定在羊鹿牛三车之外,还有一大白...亦名:逻道 子题:看道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言逻道者,相望通塞,防虑外人,得财共之,故曰也。僧祇,二人共盗,...【佛为十利说秘密言词】 p0657 无性释八卷八页云:佛说如是秘密言词,复有何果?谓令说者,易可安立。总括义故...(经名)有婆罗门,通达三部异典,求生于梵天,称为三明婆罗门。佛为三明婆罗门二弟子破三明所说梵道之虚妄,说真实...【应如是住】 p1400 瑜伽七十一卷十二页云:云何了知应如是住?谓往诣已,不应卽入。至内门侧,伏慢而住。或无疑虑...(术语)远离尘垢也。尘垢虽为烦恼之总名,然今指八十八使之见惑。断八十八使之见惑而得正见,谓之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外界”之对称。(一)众生之身心分内外二界,无形之心意为内界,有形之身体为外界。 (二)六界中地、水、火、风、空...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问: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念佛时完全放松,思想就散乱,如不放松用力看着佛号似乎易造成紧张,或过度后老有紧张感...
佛陀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度众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无非是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如见。甚么是佛之知见呢...
1、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 --出处:《战国策韩策》 释义:宵行是走夜路的意思。走夜路的人,可以保证...佛陀时代,一位沙门在山中修苦行,一天,忽然看见山间到处散布着金银财宝,他心中暗自思惟:我在这山里苦修了七年,...
如果我们想在临终时顺利地往生,那就必须在平时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要时时提起往生极乐世界的心。能提起这种心的...
【一】花报: 《了凡四训》: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
(一)正知见 佛法指出了苦的事实,目的是要我们远离诸苦。但是如何离苦呢? 佛法中的四圣谛-苦、集、灭、道,是转...
复孙艺民居士书 世间聪明子弟,于情窦开时,其父母兄师不为详示利害,以致由手淫与邪淫送命者居大半。能不即死,也...
邪命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邪命】从事不正当的事业来维持生活。
上篇:邪见 | 下篇:邪淫 |
【三摩耶】 刊正记云:名假时,亦名短时长时。论云:除邪见故,说三摩耶,不言迦罗。复次,有人言一切天地好丑...
不净计净见
能立不遣
七七斋
禅定门
四车家
大盗戒逻道
佛为十利说秘密言词
三明经
应如是住
远尘离垢
内界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念佛心散乱,该如何把握

放下执著本性自现

八句古言,开悟今人
化妆的比丘尼

【推荐】在日常生活中,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方法

十不善业的果报

转变知见离开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