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凡一二八卷。又作百卷钞、小野百卷钞、净土院钞。为日本真言宗僧觉禅所著。本书共分诸佛部、佛顶部、诸经部、观音部...中国僧人。法名印楞,别号乌目山僧,又号楞伽小隐。俗姓黄。江苏常熟人。幼年从三峰清凉寺药龛和尚披剃,于镇江金山...即将贪、瞋、痴、慢、疑、见等六随眠中之贪随眠分为欲贪、有贪二种,合为七随眠。又称七使。随眠者,根本烦恼之异称...【安陀会】 或安怛罗婆沙,此云中宿衣,谓近身住也。南山云:五条名下衣,从用云院内行道杂作衣。若受,应加法...(Neumann, Karl Eugen, 1865~1915)为十九至二十世纪初奥地利之印度学、佛教学学者。尤以巴利语之研究有极深造诣...(饮食)又曰出饭。律有出众生食之语。于食前为众生出少许食而施与之,持戒者之一法式也。略曰出饭,亦曰生饭。其起...六欲天者,福德与诸天为一趣。而饮食、男女、睡眠三事,与色、声、香、味、触五欲,与余五道为一界。故论六趣则为天...名智旭,号西有。父持白衣大悲咒,梦大士送子而生师。见智旭条。...【自内邪执】 p0599 瑜伽八十五卷十一页云:自内邪执者:谓独处空闲,不正分别,为依止故;执有实我,或见邪执...(术语)二种阐提之一。又曰断善阐提,阐提为梵语一阐提之略,不成佛之人也。以诽谤大乘而断善巧,故不可成佛也。...【自他作苦乐等俱不可记别】 p0604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三页云:复次由二因缘,自作苦乐,不可施设,不可记别。如...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究过,不能去研究;实则、佛学并不艰深,而学佛亦并不难。世间...
《论语》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宰我问孔子:爹妈死了,非得守孝三年么?孔子反问说:不这么做,你安心么?宰我说:安心...
那我们谈谈什么是真如呢? 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清净这两个字很重要喔,不管我们...
3月16日一大早,起床后,我习惯地看一眼微信,突然看到了辅导员师兄前天晚上11点40分在班级群里发的一条消息:净时...龙树菩萨在其《听闻集》中写道: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恶,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 何为多闻能知法? 一是广学多闻...
问: 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实践上,有没有差别? 大安法师答: 信佛和不信佛这两种人,在生活方式和...战国时代,楚王命令大臣北宫奢铸造一座大铜钟。好的铜钟必定要用七宝合成,敲起来声音才会悠远宏亮。制作铜钟的成本...问: 出家人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善巧方便? 慧律法师答: 法无定法,善巧方便只要你用佛的心,同时又能拿捏得恰到...
我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我】梵语 Atman,音译阿特曼,原意为‘呼吸’,引申为生命、自我、本质、自性。泛指独立永远的主体,此主体潜在于一切物的根源内,而支配统一个体。此乃印度思想界重要主题之一。佛教主张无我说,明示存在与缘起性的关系,否定永远存续(常)、独立存在(一)、中心之所有主(主)、支配一切(宰)等性质,而强调‘我’之不存在、不真实。就大乘佛教而言,不但否定个体之我(人我),亦否定部派承认其存在的法我(构成存在要素之实体),而主张人、法二无我说,认为一切皆是无自性(性空)。同时,部派佛教认为一切存在尽是无常、苦、无我、不净,然倘能灭尽烦恼,即可达究竟涅槃之境界。于此,大乘佛教则主张一切存在本为空,开悟后的涅槃境界必为绝对自由,故有常、乐、我、净四德之说。此处之‘我’大异于凡夫所见之小我,而称为大我、真我。概略言之,‘我’有四种分类:一、凡我,指凡夫所执迷之我。二、神我,婆罗门教所说的 Atman之我。三、假我,指并无实体而假名为我,如称由五蕴假合之肉体为我。四、真我,意指如来的法身。
上篇:百法口诀 | 下篇:我我所 |
【五事三三摩地及与彼境分别】 p0292 瑜伽七十二卷十四页云:问:如是五事,几是空,是空境?几是无愿、是无愿境?...
觉禅钞
宗仰(1965~1921)
七随眠
安陀会
纽曼
生饭
六欲天
藕益
自内邪执
谤法阐提
自他作苦乐等俱不可记别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经商与学佛

无视生命的苦痛 源于心灵的麻木不仁

什么是真如

两场助念带给我的触动
听闻正法的功德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