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 正文
指十真如中之无染净真如。谓真如之体离一切染净,不随诸缘而有所起动变易,故以寂灭相称之。 p4199...(术语)利他者,他力之意也: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见净土论。开会一心,则为无量寿经之至心,信乐...为亡人资福,称为冥资。譬如在亲友死亡之日,延请法师宣讲佛法、做法事等。 p4056...云何老苦?老谓老时。发落发白。皮缓面皱。身曲背偻。喘息逾急。扶杖而行。支体斑黑。衰退暗钝。根熟变坏。诸行故败...(杂语)积累功德也。法华经提婆品曰:难行苦行,积功累德。...为观无量寿经所说十六观之第四观。又作宝树观、树观。佛陀在世时,有韦提希夫人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亦欲未来世之...(术语)金刚部之三昧也。大疏六曰:于金刚慧印一心不乱,是秘密主三昧。...为阿弥陀佛于过去世出家为法藏比丘前之俗名。据无量寿经记卷上载,龙珍王入山修道,号法藏,住于山南;有二女缘波那...亦名:比丘改俗易姓 子题:四姓出家同称释氏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僧祇,比丘不得唤阿爷阿郎、阿娘阿婆、阿兄阿姊...禅林用语。鬼怪之眼睛。比喻不正见,或毫无价值之见解。碧岩录第五则之夹注(大四八·一四四下):“山僧从来不弄鬼...梵语 bandha。又作缚驮。即束缚之意。苏悉地羯罗供养法卷上(大一八·六九四上):“满驮满驮句,即其两手三指便作...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
息诸缘务,有四意: 一、息治生缘务。 不作有为事业。这个自身的事业,就是维持生活的事业,士农工商,不做一些有为...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很迷恋手机,时常拿爸爸妈妈的手机看、玩。吃完晚饭找手机,做完作业找手机,没事干也...
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文昌帝君阴骘文)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要认知到这个吾是可以转生为身体的,但是这个...人生于天地之间,戴天地之大恩,时时保有一颗感恩的心最为可贵。 拥有感恩的心,你会感激地球,是它给了我们安身立...
舍报往生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个临命终人,他在临终的时候,...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嗏)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切莫把未...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较欢喜修福报的。因为修福报感觉利润的回馈比较多一些。修智慧,一般人很难感觉有什么...灯是佛教中的六种供养具之一。灯在佛教中代表智慧,因此,很多寺院每逢文殊菩萨圣诞日,都会举行盛大的供灯法会,以...
一分常论
【唯识名词白话辞典】
【一分常论】为古代印度外道所执的六十二见之一;属于计执前际而起的常见。此类外道共有四种,故又称四种一分常论。彼等系于前生、后生,或色心之一半而起常见者,故称一分常论。即:一、谓外道得宿住通,能观前世,而以为诸趣皆由梵天之意所化;如是,不见大梵天之始终,故以为大梵天为‘常’,而我及世间为‘无常’。二、计执色法灭而心法存,或心法灭而色法存;或谓色法为心法之一,故为常住者。三、计执从戏忘天而下生此间,依宿住通观过去,认为先前之住处为常住者。四、计执从意恚天而下生此间,依宿住通观过去,认为先前之住处为常住者。执持此见解者,相当于外道十六宗之‘自在等因宗’。这是唯识家破斥的对象。见‘瑜伽师地论’卷六。
上篇:一分家 | 下篇:一心 |
(植物)果名。楞伽经四曰:如来现前世界,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
真如寂灭相
利他一心
冥资
老苦
积功
树想
秘密主三昧
龙珍王
比丘呼召应异俗
鬼眼睛
满驮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如何让孩子戒掉手机瘾

「吾」和「身」完全不一样
拥有感恩的心

下品下生往生之后的情形

蕅益大师:观四念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