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慧永姓潘。河内人也。年十二出家。伏事沙门竺昙现为师。后又伏膺道安法师。素与远共期欲结宇罗浮之岫。远既为道安所留。永乃欲先逾五岭。行经浔阳。郡人陶范苦相要留。于是且停庐山之西林寺。既门徒稍盛。又慧远同筑遂有意终焉。永贞素自然清心克己。言常含笑。语不伤物。耽好经典善于讲说。蔬食布衣率以终岁。又别立一茅室于岭上。每欲禅思辄往居焉。时有至房者。并闻殊香之气。永屋中常有一虎。人或畏者。辄驱令上山。人去后还。复驯伏。永尝出邑薄晚还山至乌桥。乌桥营主醉骑马。当道遮永不听去。日时向晚。永以杖遥指马。马即惊走营主倒地。永捧慰还营。因尔致疾。明晨往寺向永悔过。永曰。非贫道本意。恐戒神所为耳。白黑闻知归心者众矣。后镇南将军何无忌作镇浔阳。陶爰集虎溪请永及慧远。远既久持名望亦雅足才力。从者百余皆端整有风序。及高言华论举动可观。永怗然独往率尔后至。纳衣草屣执杖提钵。而神气自若清散无矜。众咸重其贞素翻更多之。远少所推先而挹永高行。身执卑恭以希冥福。永厉行精苦愿生西方。以晋义熙十年遇疾绵笃。而专谨戒律执志愈勤。虽枕痾怀苦颜色怡悦。未尽少时。忽敛衣合掌求屣欲起。如有所见。众咸惊问。答云。佛来。言终而卒。春秋八十有三。道俗在山咸闻异香。七日乃歇。时庐山又有释僧融。亦苦节通灵能降伏鬼物云。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譬喻)渐渐升高之木阶也,以譬渐教。止观一曰:渐则初浅后深,如彼梯隥。同辅行曰:梯者,说文木阶也。极高用梯,...三十三观音之一。相当于法华经卷七普门品之(大九·五七上)“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十种散动】 p0108 摄论二卷八页云:十、散动分别。谓诸菩萨十种分别。一、无相散动,二、有相散动,三、增益散动...【身土皆通有漏识变及无漏识变】 p0680 成唯识论十卷十九页云:此诸身土、若净若秽,无漏识上所变现者;同能变...(书名)照天地实相之明镜也。仁王经下曰:是般若波罗蜜,是诸佛菩萨一切众生心识之神本也。(中略)亦名护国珠,亦...又作森罗万象。参罗,与“森罗”同,形容树木繁茂并列之状态。宇宙间各种现象森然罗列于前,称为参罗万像;于佛教,...(术语)以密教加持之法护持其身。故有护身加持等名。加持之力,与被金刚之甲胄等,故云被甲护身。无量寿轨及十八道...学法女(梵语式叉摩那)所应受持的戒法,即:不淫、不盗、不杀、不虚诳语、不饮酒、不非时食。二年间若能守此戒法者...(名数)念珠有四种。分上品,最胜,中品,下品之四数,如一千八十,百八,五十四,二十七是也。...(术语)Sattva Rajas Tamas,数论二十五谛中自性谛之三德。萨埵为勇健之义。剌阇为尘坌之义。答摩为闇钝之义。自...(杂名)袈裟之异名。为梵天之服,又为梵行者之服,故名为梵服。业疏四曰:诸色界天行梵行,故皆服斯服,本非人服。...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大佛顶首楞严咒...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问: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就是说没有男女相. 在现今社会里女众为何比男众易得度?男众一当得度就非常的发菩...
当下能令心清凉、解脱是妙法,此妙法向自己求就有了,不用远求。令人此时此地能够远离、灭除热恼是正法的特质之一。...转贴:小的时候,对于姥姥,一个27岁便守寡,独自在艰苦卓绝的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抚养了三个子女长大成人的农村老太...
邪淫乃万恶之首,古往今来多少人深受其害感情不顺,家庭不睦,功名废弃,前程受阻因此,戒除邪淫,对于人生能否幸福...
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煮食,是常用餐菜之一。藕也是药用价值相当高的植物,它的根叶、花须果实皆是宝,都可滋补入...
初发心用功,怕妄想;工夫用久,怕昏沉。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你们全在昏沉、妄想里做活计,说怕妄想,怕昏沉,怕...某天,有个年轻人哭泣不止地来到佛陀面前。佛陀问他:年轻人,怎么回事? 他说:我父亲昨天去世了! 佛陀说:那能怎...
假设我们今天不考虑求生净土,菩萨会产生两种过失: 第一个,由邪师恶友的误导而退堕大乘。你容易遇到邪师恶友。发...
慧永(晋庐山)《高僧传》卷六
【佛教人物传】
上篇:慧持(晋蜀龙渊寺)《高僧传》卷六 | 下篇:僧济(晋庐山)《高僧传》卷六 |
(术语)谈话商议也。唐华严经五十三曰:知诸语言,知诸谈议。...
梯隥
德王观音
十种散动
身土皆通有漏识变及无漏识变
天地镜
参罗万像
护身
六法戒
四念珠
萨埵剌阇答摩
梵服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咒
【大藏经】【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为何在佛的世界里没有女众

勿追想过法,勿欣愿未来
我为什么走上素食主义

浅谈戒除邪淫的意义与方法

莲藕的14种素食做法

在昏沉妄想里做活计
石头与奶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