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那毗地。此言安进。本中天竺人。弱年从道。师事天竺大乘法师僧伽斯。聪慧强记勤于讽诵。谙究大小乘将二十万言。兼学外典明解阴阳。占时验事征兆非一。齐建元初来至京师止毗耶离寺。执锡从徒威仪端肃。王公贵胜迭相供请。初僧伽斯于天竺国。抄修多罗藏中要切譬喻撰为一部。凡有百事。教授新学。毗地悉皆通兼明义旨。以永明十年秋译为齐文。凡有十卷。谓百喻经。复出十二因缘及须达长者经各一卷。自大明已后译经殆绝。及其宣流世咸称美。毗地为人弘厚。故万里归集。南海商人咸宗事之。供献皆受。悉为营法。于建邺淮侧造正观寺居之。重阁层门殿堂整饰。以中兴二年冬终于所住。梁初有僧伽婆罗者。亦外国学僧。仪貌谨洁善于谈对。至京师亦止正观寺。今上甚加礼遇。敕于正观寺及寿光殿占云馆中译出大育王经解脱道论等。释宝唱袁昙允等笔受。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杂语)梵语曰钵里体尾(Pṛthivi),又作托史么(Talima史吏),又作步弭(Bhumī),译曰地,土地也。以能生为义...(名数)是华严经无尽藏品所说十无尽藏中第一信无尽藏之十种信也:一信一切法之空。二信一切法之无相。三信一切法之...(术语)对习因之称,报者果报也。感苦乐果报之善恶之因,谓之报因。新译家谓之异熟因。...子题:僧尼二律下三众通结吉罗、沙弥威仪进止律制同僧唯罪结一品、大小持戒犍度、杂犍度 行事钞·沙弥别行篇:“四...(术语)三有之一。欲界之业因果报存在实有也。...(术语)胎藏界曼陀罗十三大院之第五,持明院之别名。以此处安置五大忿怒故也。中尊为般若菩萨,中尊之左边为降三世...【耳界】 p0634 品类足论二卷十三页云:耳界云何?谓耳于声,已正当闻;及彼同分。...亦名:制止事法 子题:可学事制止、可学法制止、不可学事制止、不可学法制止、愚教结无知、不可学迷无罪可结、五邪...【十五种色】 p0116 显扬一卷十页云:色者:有十五种。谓地、水、火、风、眼、耳、鼻、舌、身、色、声、香、味、触...(术语)满果极成之法身也。对于应化法身而言。与法性身同义。璎珞经卷下因果品所谓有二法身,一果极法身,二应化法...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法所受用者,谓纸素竹木上书经像,或箱函器幞,曾经盛贮,克定永施,不许改转。此则一定,敬...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
明朝的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头居士,是湖北公安人。他的哥哥袁宗道,字伯修;弟弟中道,字小修。他们三个人先后考中...
杜漏歌 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阴境 取相认同丧本真 话说多了心会乱 怒火能烧功德林 躯壳起念...
第三个结构段是谈《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古圣先贤,都有慈悲心,都深得佛心,代佛弘化,做如来使,也欲令所...每天,渔人都要驾着自己的小船,到湖里捕鱼。他的经验非常丰富,每次都能捕到一些名贵的食鱼,令人羡妒不已。然而,...
长寿是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秦始皇为了能使江山千秋延续,派术士徐福率到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古代的方...
自杀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幸!走到了这个地步,是相当可悲的,所以对于有这类倾向者需特加关怀,提供一些自杀后的知识,...
为什么很多人很难相信净土法门?他就很难相信你为什么没有这么一个次第。谈这个圆顿,就是超越次第的。但一般人就喜...我有一些弟子是大学教授和学生,他们每次到山上做义工,不但自备饮食,而且对于砍树、开路这样粗重的工作,毫无怨言...
求那毗地(齐建康正观寺)《高僧传》卷三
【佛教人物传】
上篇:求那跋陀罗(宋京师中兴寺)《高僧传》卷三 | 下篇:朱士行(晋洛阳)《高僧传》卷四 |
又名大白牛车,以喻法华经所说之妙法。...
地
十种信
报因
沙弥大僧持奉行同
欲有
五大院
耳界
止持制门中制止事法
十五种色
果极法身
法受用物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袁宏道以神力摄引弟弟神游净土

【推荐】法身功德在无漏 诸漏尽时法身成

《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变成富人又能怎样呢

十大因素让僧人们健康长寿

自杀真的能「一了百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