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元和二年。诏信州(江东道)鹅湖山大义禅师。入麟德殿设斋。召诸大德论道。帝临听论义。有法师问。何谓四谛。师曰。圣上一帝三谛何在。又问欲界无禅。禅居色界。此土凭何而立。师曰。法师只知欲界无禅。不知禅界无欲。曰如何是禅义。以指点空。法师无对。帝曰。法师讲无穷经论。只这一点尚不奈何。义却问众。师曰。毕竟以何为道。有对知者是道。师曰。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安得知者是道。有对无分别是道。师曰。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安得无分别是道。有对四禅八定是道。师曰。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安得四禅八定是道。复有数人致对。义皆乘机为晓之。帝问曰。何者是佛性义。曰不离陛下所问。帝默契。由是益重禅宗。师衢州须江徐氏。嗣马祖。元和十三年正月入寂。敕谥慧觉禅师(旧唐书传灯录)径山旧祖图曰。大义滏禅师。姓吴氏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杂语)言得袈裟之一丝,及触袈裟一度。皆得无量之功德也。文句记三中曰:龙得一缕,牛角一触。同私记三本曰:龙得...(术语)亦曰提要,提唱。举宗旨之要文而说明意义者。...【境界现前】 p1289 瑜伽三卷五页云:云何境界现前?谓或由所依处故;或由自性故;或由方故;或由时故;或由显了不...全一卷。略作福田经、诸福田经。西晋法立、法炬合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记述帝释问良田,佛遂说示五净德、七法,...【造论当先归敬二师】 p1015 瑜伽六十四卷十八页云:复次若欲造论,当先归礼二所敬师,方可造论。恭敬法故;先应归...法味乐,指甚深妙法甘味所生之快乐。四种法味乐系就净土门之五果门中第四之“屋门”往生净土者所受之法味乐而言。(...即以智慧观事、理诸法,而照见明了之意。又“观照般若”则指能观照事、理等诸法实相之理之智慧,为五种般若之一。肇...苦报的终点,亦即最后一次受生死的身体。...谓菩萨求法心切,可为闻一言、一法而投身火坑。佛祖统纪卷八法智知礼传(大四九·一九三上):“半偈亡躯,一句投火...【显发】 p1466 瑜伽八十三卷八页云:言显发者:谓常发露自恶法故。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二页云:显发者:谓自通达...晋代僧。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或谓系天竺人。师事佛图澄,曾住常山(河北正定)佛寺多年。崇尚纯朴,而不喜虚浮之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
农历七月廿一日,为普庵祖师圣诞。他曾发菩萨大愿,凡有安神、请佛、安宅、外出等等冲煞禁忌之日,诵此咒一或三遍,...问: 我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不同的法师讲法都提到佛教是高深的科学,佛陀不是神,而是觉悟了的人,拥有着至...
世人往往以为简易的东西比较不值钱,殊不知对人至关重要的空气是免费的,人一刻皆不可离开它。念佛法门亦复如是,尤...
我们再看第七意识蕅祖的批注: 此之意根,从无始来,内缘第八识见分,虚妄执为实我、实法,故名为末那识。 意根是指...
【原文】 客曰:弟子昔日闻言,净土法门,全属小乘。极乐国土,原是权说。因是久怀疑惑,自莫能决。今日闻师所言,...
一日,临济禅师跟随老师黄檗禅师一同下田工作。临济禅师走在黄檗禅师的后面,黄檗禅师回头一看,发现临济禅师空着手...
一切众生都是过去父母。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遇到惹我们生气的人,就想一想他们过去世也...
问: 《印祖文钞》说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则不能往生矣!。而《大宝集经如来会》上说:于自善...
鹅湖山大义禅师《释氏稽古略》
【佛教人物传】
上篇:沙门僧标《释氏稽古略》 | 下篇:道悟禅师《释氏稽古略》 |
【四无色】 p0412 俱舍论二十八卷二页云:论曰:此与静虑数自性同,谓四各二。生如前说,卽世品说,由生有四。定无...
一缕一触
提纲
境界现前
诸德福田经
造论当先归敬二师
四种法味乐
观照
苦际
一句投火
显发
竺佛调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普庵祖师与普庵咒
为什么佛教会具有保佑的功能呢?

至易至殊胜的净土法门

修行很简单,就是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

净土法门是权法还是实法

抢不走

【推荐】生气的时候,默念三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