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衡。初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讲道行经。有疑难直往西域求梵本证之。至是丁未年。得梵本于于阗国。将发归程。于阗小乘众白其国王曰。汉人欲以婆罗门书惑乱正典。王若不禁将盲聋汉地。士衡愤慨曰。此佛经也。乃求烧经为证。王积薪纵火。火烬经在。光明错发。王众骇服。王乃津遣送达洛阳。士衡复至许昌。又二年于阗国尊者无叉罗所译放光般若经三十卷是也(本传) 己酉太康十年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三种的福业,即世福、戒福、行福。世福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戒福是受持三皈五戒乃至具足戒;行福是发菩提心,修行...(术语)弥陀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与第二十愿也。此二愿以弘愿(第十八愿)为使归入真如门之方便,誓假设要门真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新译,是至高无上真正平等普遍的觉悟,亦即究竟圆满的佛果。...五百之数既多非可具列于第下也 次诸三昧而辩陀罗尼门者。若依论解三昧。但是心相应法陀罗尼。或心相应。或不相应。...【后法过患】 p0879 瑜伽九十六卷九页云:卽由此因,于当来世,生诸恶趣。如是名为后法过患。...【戒修二类所感果】 p0694 俱舍论十八卷十七页云:前辩施福能招大富。戒修二类、所感云何?颂曰:戒修胜、如次...Za'ahanjing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诸经篇幅短小,事多杂碎,故名。玄奘译名为《相应...(术语)毗婆沙论中之诸师也,五百阿罗汉,各立异义,而释发智论,是名毗婆沙论,因此指彼诸阿罗汉称为毗婆沙师。...(术语)无漏之圣智也。清凉玄谈五曰:世出世智依如来藏。...相传为龙树菩萨于过去世成佛之名。又作妙云如来、妙云相如来、妙云相佛。辽代非浊之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下马鸣龙树师弟...亦名:初不定戒制意、覆处不定戒制意 戒本疏·二不定法:“多云,所以制者。一、为止诽谤故。二、为除[斗@斫]诤故。...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万二千人俱。尔时三十三天...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弘一大师 以和气迎人...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滚滚红尘中,人往往被境界浪花里的是非曲直打得...问: 请问师父,弟子下班很晚,没有时间做晚课,把早晚课诵的内容合在一起,全部放在早晨这个时间可以吗? 宽见法师...
一、念佛,体会佛的心愿,就会照戒律去做 (一)以为受持净土法门只要信愿持名就好,不需要那么麻烦,还要持戒这误会...
净土念佛法门之所以超胜独妙,首先,是因为这个法门含摄一切法门,一切行门亦归结于净土,即印祖所言一切法门,无不...问: 弟子觉得自己福报与相貌都很差,与人交往时常感到卑怯,不能做到随喜功德且常生妒忌,请问法师如何克服这种烦...
对于佛教徒能否养宠物这个话题,有很多人都可能思考过!结果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可以养,也有的人认为不可以养!...又须劝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乡党、亲友,同皆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以此事利益甚大,忍令...
朱士衡《释氏稽古略》
【佛教人物传】
上篇:炖煌菩萨法护《释氏稽古略》 | 下篇:西竺沙门耆域《释氏稽古略》 |
【异熟粗重】 p1116 杂集论十卷十三页云:异熟麁重者:谓异熟无堪能性。...
三福
方便愿
无上正等正觉
五百陀罗尼
后法过患
戒修二类所感果
杂阿含经(Samyuktagama-sutra)
毗婆沙师
出世智
妙云自在王如来
屏处不定戒制意
【大藏经】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吉祥经

以和气迎人,以静气养身
慈忍治嗔恚
早晚课的内容合在一起念可以吗

【推荐】念佛还要持戒

净土法门对众生根机不设任何门槛
福报与相貌都很差,如何克服卑怯的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