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祖师子尊者。中天竺国人也。姓婆罗门。少依婆罗僧出家习定。晚师鹤勒那大士得法。既受悬记。遂乃往于他国。行化至罽宾国。其国先有沙门。曰婆黎迦。专习小乘禅观。黎迦之后。其徒承其法者。遂分为五家。其学有曰禅定。有曰知见。有曰执相。有曰舍相。有曰持不语。然竞以其能相胜。尊者皆往正之。首谓持不语者曰。佛教勤演般若。孰为不语而反佛说耶。次谓舍相者曰。佛教威仪具足梵行清白。岂舍相耶。次谓执相者曰。佛土清净自在无著。何执相耶。次谓知见者曰。诸佛知见无所得故。此法微妙觉闻不及。无为无相何知见耶。然四者之众皆服其教。其五禅观之众。其首者名达磨达。号有知识众皆尊之。以前四众之屈愤然不甘。遂造尊者欲相问难。尊者谓曰。仁者习定何乃来此。若此来也何尝习定。答曰。我来此处心亦不乱。定随人习岂在处所。祖曰。仁者之来其习亦至。既无处所岂在人习。答曰。定习人故非人习定。我虽去来其定常习。祖曰。人非习定定习人故当自来去其定谁习。答曰。如净明珠内外无翳。定若通达乃当如此。祖曰。定若通达必似明珠。今见仁者非珠所类。答曰。其珠明彻。内外悉定。我心不乱犹若是珠。祖曰。其珠无内外。仁者何能定。秽物非动摇。此定不是净。达磨达义屈。遂礼之曰。我于学道盖虚劳耳。非闻斯言几不知至。尊者当容我师之。祖乃谓之曰。诸佛禅定无有所得。诸佛觉道无有所证。无得无证是真解脱。酬因答果世之业报。而此法之中悉不如是。汝若习定乃当然也。达磨达忻然奉教。祖既摄五众名闻遐迩。其国一长者子曰斯多。年仅二十常握左手。其父求祖医之。其父先有梦感(梦感缘起具传灯录)祖谓斯多曰。可还我珠。童子遽开手奉珠。长者欣然舍之出家。祖即与授具。以前缘故名婆舍斯多。祖曰。此国加难于我。然我衰老岂更苟免。而我所传如来大法眼藏今以付汝。汝宜奉之。自务传化。或遇疑者即将我僧伽黎衣为之信验。听吾偈曰正说知见时。知见俱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于今。婆舍斯多奉命。即日去之居无何。其国果有兄弟二人。兄曰魔目多。弟曰都洛遮。相与隐山学外道法。一旦都洛遮谓其兄曰。我将窃入王宫作法杀王以夺其国。遂易其徒皆为僧形。其法无效为国擒之。兵者以沙门奏。王大怒曰。我素重佛。何以为此大逆遂敕诛沙门。其王弥罗崛。自仗剑诣尊者曰。师得无相法耶。曰得。王曰生死有惧乎。祖曰。已离生死何有惧也。王曰。不惧可施我头。祖曰。身非我有岂况于头。王即斩之。尊者首堕白乳涌高丈许。王之右臂即截然自绝。寻病七日而死。王方疾时。太子光首大募力士为父悔谢。有仙者自象白山来谓光首曰。此夙对不必忧也。太子忧解。塔师子尊者遗骇于被害处。当此魏邵陵厉公齐王芳之世也(正宗记)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梵语 adbhuta-dharma,巴利语 abbhuta-dhamma。译为希法、胜法、奇特法、未曾有法、未曾有经。音译为阿浮陀达磨、阿...(一)佛经中天子、童子之名。维摩诘所说经卷下(大一四·五五二上):“有诸天子,皆号香严。”楞严经卷五载,香严童...(术语)Piṇḍapāta,或翻乞食,或翻团堕。乞食者为比丘行而乞食也,团堕者就乞得之食而释之,以西竺之法,多抟食...【有执受大种】 p0550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七卷十三页云:此中有执受大种者:谓现在剎那,有情数摄心心所法所执...一般西洋哲学将本体解释为:其自身真正存在而与“现象”对立之存有物。在佛教,通常以“法体”一词来表达同样之含义...(杂名)又作羯利沙钵拏,钱量名。...【相随好】 p0837 杂集论十四卷三页云:相随好者:谓依止静虑,于相随好庄严所依示现具足中若定若慧,及彼相应...(名数)一、定善,定心所修之善业也。息虑凝心观净土之依正二报也。二、散善,散心所修之善业也。策身口意废恶修善...悉昙字 (a,阿)字乃一切真言之根本,故由阿字所生之智,即可体知诸法之实相,并可证得六大法界之体性三昧,称为真...亦名:净地通别结法 子题:重屋上作净犯吉 资持记释云:“五分,初总示两开。若下,别示通法。注中,初明所除;准下...亦名:回僧物入己戒缘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舍卫,居士饭僧施衣。跋难陀闻语言,施僧者多,今可施我。居...(印光大师校印本)...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圣八关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今当...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
有一种人,虽然他有一点智慧,但不是真正的智慧。或者他从书本上了解了一些东西,或者有一点禅定的功夫,或者从邪师...八敬法,八敬法又名八敬戒、八尊师法、八不可越法、八不可过法等,简称为八敬法。这是佛陀规定比丘尼众应须恭敬比丘...
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算计,皆所不应。(佛遗教经) 这里,损减智慧是指心落在世间的分别见...
原文: 杀生一事,过患至为深重。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造重业,纵杀心,结深怨,感苦果,皆由一杀所致。是...【去执】 去掉对一切事物、理论、思想以及意见等的固执。 【平等】 没有高下贵贱深浅等的差别。 【平等心】 对一...不气歌(一) 夫妻相伴不生气,气急败坏家风气。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暗生闷气有谁知,气出病来无人替...
一、讲经说法,是出家僧伽的天职,即本职工作。依佛为师,出家为僧,则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化众生以利他;利他既是自...我们打佛七,宗旨在了生脱死,了生脱死的方法在一心不乱。 我才出家,受三坛大戒的时候,那个小戒兄,跳跳跶跶的,...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释氏稽古略》
【佛教人物传】
上篇:二十三祖鹤勒那大士《释氏稽古略》 | 下篇:炖煌菩萨法护《释氏稽古略》 |
即对祖先亡灵之尊崇礼拜。在印度,以定住于某地方经营农耕生活与商业生活,为国民生活之中心,因此土地与生产方法成...
未曾有
香严
分卫
有执受大种
本体
羯利沙钵那
相随好
二善
真言智
摄食界通别结法
回僧物戒缘起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佛说八关斋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莫被邪见和狂慧所误
比丘尼的八敬法

远离外道损减智慧的邪业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生可杀乎?
佛学常见辞汇(五画)
不气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