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祖马鸣大士。波罗奈国人也。亦名功胜。盖以其夙有功德。又以有作无作诸功德最为殊胜故名焉。既受法已。阐扬于华氏国。有魔名迦毗摩罗。眷属三千。向祖作诸神变。祖曰。汝尽神力化性海得乎。魔曰。何谓性海。祖曰。性海者。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由兹发现迦毗摩罗闻言。愈加问难。知祖理胜。遂发信心。与徒三千俱求剃度。祖乃召五百应真。与授具戒。大士因之乃大造论议。寻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汝听偈言。隐显即本法。明暗元不二。今付悟了法。非取亦非离。付嘱已。即入龙奋迅三昧。挺身空中。如日轮相。然后复本座示寂。四众以真体閟之龙龛。当此周显王之世也(正宗记)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人名)清康熙间陕西人,名超常,号风颠。俗姓李,名福。十四岁娶妻。十八岁,忽一夜猛然触醒万物无常,方才日落,...亦名:无场大界三相、界之三相、大界三相 子题:界标、界相、界体、界标即唱者之所据、界相即羯磨之所牒、界体即作...(术语)谓发得戒体之无表色于自身也。由他授戒法不发此无表色,则不名为得戒。具三师七证作白四羯磨之法而行之,谓...(杂语)小乘与外道。又小乘即外道也。外道小乘二十种,外道中小乘外道论师是也。...【行智见清净】 p0609 显扬三卷十七页云:六、行智见清净。谓如有一、依道非道智见清净,得妙智见。知出离道,...亦名:三十二相持戒所得 资持记释云:“地持,三十二相者:一、足下平如奁底。持戒不动,施心不移,安住实语,如须...【二法能息斗争】 p0035 瑜伽十三卷二十三页云:又有二法,令居一处同梵行者,未生违诤,遮令不生;其已生者,...(杂语)镇头迦,迦罗迦之二果也。此二果似而非,甚难辨。显戒论中曰:牛驴之乳,其色难别。两迦之果,其形何别?...子题:同说戒同利养、同说戒别利养、同利养别说戒、法食二同界、法同食别界、食同法别界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余...成就了佛果之后,其功德尽未来际不会减少。...系指佛、菩萨、缘觉、声闻等。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五中,举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等五项,称为圣众...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地藏十轮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许多父母认为子女出家,比往生还令人难以接受。他们宁可接受自己的儿女往生,也不愿意让儿女出家。因为如果子女往生...
唐三藏法师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门 德清 述 八识规矩者,初玄奘法师糅《成唯识论》就,窥基法师因见本论十卷,文广义幽...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决定跳湖自尽。在湖边,他碰上了一位参禅的智者。商人喜出望外,急...
人的生死问题 人的生死问题,就是人的生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佛教不讲终极问题,只讲生死问题。对于人来说,不管...
见到在一起共事的人,埋怨对方不能和自己沟通。是别人不和自己沟通,还是自身存在问题?学佛要先学会认识自己、反省...以前有个名为一亿村的地方,拥有一亿元财富的人,才有资格进住。一亿村是许多人的梦想,他们一生的愿望就是希望赚到...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是生死的根本,一个是涅槃的根本。生死的根本是攀缘心,涅槃的...人体的病来源于身体内的湿气 一、湿气:万恶之邪 现在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有污染,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
十二祖马鸣大士《释氏稽古略》
【佛教人物传】
上篇:十一祖富那夜奢尊者《释氏稽古略》 | 下篇:十三祖迦毗摩罗大士《释氏稽古略》 |
(杂语)物全然显出也。传灯录云门章曰:问:树凋叶落时如何?师曰:体露金风。传灯录古灵章曰:师登座举唱百丈门风...
风颠
摄僧无场大界三相
得戒
小乘外道
行智见清净
持戒得三十二相
二法能息斗争
两迦
摄僧余三大界
无减
圣众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圣严法师《出家人的孝道与责任》

憨山大师:八识规矩通说
水喻成功人生的三种境界

人的生死问题

尊重对方,检讨自己
一亿村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