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天一祖摩诃迦叶尊者。摩竭陀国人也。姓婆罗门。其父号饮泽。母号香志。生而其体金色。初名迦叶波。此曰饮光。盖取其体之金色光明照耀饮诸光明也。恳父母求出家。为沙门入山。以杜多行自修。会空中有告者曰。佛已出世。请往师之。尊者趋于竹林精舍。特申恭敬。如来乃分座命之坐。时大众皆惊。谓其何以与此。如来为众广说其夙缘。以断群疑。寻为之说法。而尊者即座成道。然其积修胜德。而智慧高远故。如来尝曰。我今所有大慈大悲四禅三昧无量功德以自庄严。而迦叶比丘亦复如是。一朝乃以正法付之。嘱其相传无令断绝。复授金缕袈裟命之转付弥勒。及如来大般涅槃。而尊者方在耆阇崛山。是时地震。光明照耀。即以天眼知之。乃谓众曰。佛涅槃矣。嗟乎正法眼灭。世间空虚。与其徒即趋拘尸那城。既至双木之间。而如来既化内于金棺。尊者大恸。遂感如来足出于棺。以慰其哀慕。寻致栴檀白氎以资其阇维。既经七日。迦叶告五百阿罗汉。令诣十方集诸罗汉王舍城双树间。至中夏安居。于十五日结集三藏。阇王日给千人饭食。满足一夏。尔时迦叶告诸比丘。佛已茶毗。金刚舍利宜与人天为其福田。吾等比丘当务结集以惠来世为其大明。即以神通自升须弥之顶。而说偈曰。如来弟子且莫涅槃。得神通者当赴结集。遂击金钟。其偈因钟声而普闻。故应真罗汉皆会于毕钵罗岩。唯阿难以漏未尽不得即预。宿户外。终夕思之及晓乃得正证。遂扣户以告迦叶。迦叶曰。若然汝可以神通自户钥中入。阿难如其言而至。是时佥议。三藏者宜何为先。迦叶曰。宜先修多罗。因谓诸圣曰。此阿难比丘多闻总持有大智慧。常随如来。梵行清净。所闻佛法如水传器。无有遗余。佛所赞叹。聪敏第一。宜可请彼集修多罗藏。大众默然。迦叶告阿难曰。汝今宜宣法眼。阿难闻语信受。观察众心而宣偈言。比丘诸眷属离佛不庄严。犹如虚空中众星之无月。说是偈已礼众僧足。升法座而宣是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说某经。乃至人天等作礼奉行。时迦叶问诸比丘。阿难所言不错谬乎。皆曰不异世尊所说。次命优婆离以集毗尼藏。复命阿难集阿毗昙达磨藏。他部命迦旃延已。而迦叶尊者即入愿智三昧观其所集。果无谬者。然尊者处世方四十五年。终以结集既毕。而说法度人亦无量矣。念自衰老。宜入定于鸡足山以待弥勒。故命阿难曰。昔如来将般涅槃预以正法眼付嘱于我。我将隐矣。此复付汝。汝善传持无使断绝。乃说偈曰。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法有不法。阿难作礼奉命。尊者入定于山。当此周孝王之世也(正宗记)
佛教词典 > 佛教人物传 > 正文
【顺热恼法】 p1106 品类足论六卷十二页云:顺热恼法云何?谓不善及有覆无记法。...【显了】 p1466 瑜伽八十三卷十六页云;显了者:谓能显示若不永断不遍知等,成过患故。...【眼等六根】 p0999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二卷十四页云:眼根云何?答:若已见色、今见色、当见色,及此所余;是名眼...禅林中,师家接化弟子时,为适应其根机所运用自在、善巧之方法。与“时放时捉”同义。碧岩录第九十九则(大四八·二...【十八变】 p0106 瑜伽三十七卷二页云:云何能变神境智通品类差别?谓十八变。一者、振动,二者、炽然,三者、流布...即分类如来一代圣教为二种法藏。乃指诠释声闻与缘觉二乘道之声闻藏,及诠释菩萨道之菩萨藏。前者系狭浅而较劣之小乘...【不赞实德等戒】 p0337 瑜伽四十一卷十八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怀嫌恨心,他实有德,不欲显扬;他实...转依,即转舍下劣之所依而证得胜净者。法相宗依所得位之别,将转依分为六种:(一)损力益能转,即资粮、加行二位之转...(印相)十二合掌之一。译曰反背互相着合掌。大日经疏十三曰:以右手仰左手上,以左手覆在右手下,稍似坐禅人手相加...为金刚界大法对受记卷六所载五种念诵之一。谓发出长短分明之音声而念诵,使自他皆能听闻。(参阅“五种念诵”1178)...大威德,梵名 Yamāntaka,音译阎曼德迦。又作降阎摩尊、六足尊。乃五大明王之一,镇守西方。其异像极多,于胎藏界...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胜光曜七宝庄严,放大光明,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间...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锡杖为比丘十八物之一,是比丘行路时应当携带的道具。在禅林中,锡杖有一定的功用与表法意义。 锡杖的得名是因为振...一个人活在世上,目的是追求自己的幸福。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是人们向往追求的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东西,人们...
幸福美好的人生,是众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古往今来,我们总认为,达到了外在的某个标准,如有钱、有权、或者有名,便...
人生所要面对的有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都平等地存在着。这三个问题就是:生存问题...佛教的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一)不杀生而仁慈 生是生命,凡有生命的动物,无不贪...
虽然果报现前有前后时间上的差异,但是它不离开一个原则:都是我们的心随着所遇的人事环境,而显发的一种对境。对就...对于邪淫的意乐(意乐,包含想、动机和烦恼三方面意思编者),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际上邪念一动,就是...
人生就如同一幕话剧,有开场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声,不可能平平坦坦,一帆风顺。人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
西天一祖摩诃迦叶尊者《释氏稽古略》
【佛教人物传】
上篇:释迦牟尼佛《释氏稽古略》 | 下篇:二祖阿难尊者《释氏稽古略》 |
(杂语)八万四千法藏与十二部经也。法华经见宝塔品曰: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宣说。...
顺热恼法
显了
眼等六根
一放一收
十八变
二藏
不赞实德等戒
六转依
毗钵啰哩曳萨多
声念诵
大威德明王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解深密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锡杖的功用与表法意义
笑看得失,淡观荣辱

消除人生不幸福的因素

佛法解决人生三大问题
受持五戒的意义与功德

果报的轻重取决于心
邪念一动,就是罪业
